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6:家风
90岁大叔真励志 笔墨含情忆往昔
马钦周在整理老照片。

  “我写的人生回忆录最近完成了初稿,看到咱们报纸刊登的‘公益助老出书’活动,希望在咱们的帮助下将我的回忆录和早年发表过的一些作品集结成册。”近日,青岛市读者90岁的马钦周来到本报编辑部畅谈他的回忆录写作过程中的故事。

  孩子支持鼓励 90岁不老再提笔

  据马钦周介绍,他是今年年初才开始动笔写回忆录的。为何要在90岁高龄提笔写书?原来是孩子的建议。“我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我经常和孩子们聊聊关于之前的一些往事。女儿建议我,不要光说,要把这些写下来。”女儿的话对马钦周触动很大,他也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写下来,也算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已是90岁高龄的人,再提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开始感觉‘坏’了,不是想得那么简单,一肚子故事,却很难完美地诉诸笔端,加上体力、视力的原因,感觉手都要哆嗦了。写了一段时间后,慢慢适应了写作的节奏,思路也更加清晰,写起来顺畅多了。”马钦周说,通过这件事,他深有感触,“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脑和手一定要常练、常用”。

  回忆工作经历 感恩祖国与乡亲

  马钦周在回忆录中着重描写了关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他作为当时青岛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的副经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带队到非洲南部多个国家进行学校、住宅等公共设施的承建工作。“咱们国家的工人干得好,效率高,非常受欢迎和尊重。这段经历以及当时留下的珍贵的照片,我都将展示在回忆录里。”提起这段在国外的经历,马钦周非常自豪。

  除了在国外的工作经历,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因公到荣成、牟平、平阴、莱州等地出差时,那些朴实可亲的乡亲们的故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到一户乡亲家里,那时候物资匮乏,也没有茶招待来客,那家的女同志把好不容易攒的一点红糖拿出来给我煮了一碗红糖水。她家里有个小女娃娃,一直眼巴巴地盯着那个碗。那一幕,我至今记着。那碗红糖水,我是不能喝的,我走的时候特意嘱咐那个女同志把红糖水给小女孩喝。”马钦周说,自己把这些朴实的乡亲和故事写出来,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怀念和感恩。

  退休后上“大学” 书画跳舞乐晚年

  在生活章节中,马钦周回忆了他小时候在老家平度西马家沟看到乡亲们种植蔬菜的经历。“那时候没有农药、化肥,菜叶上生了虫子,只能用双手捏,不一会儿下来,两个手指就黑乎乎的了,这些活计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干。乡亲们为了杀虫,还用土办法自制‘农药’,把烟叶秆子折下来,泡水后,把水过滤出来当农药用”。这些辛苦且有趣的童年记忆,马钦周希望写出来让现在的孩子们知道。

  退休后的马钦周上了老年大学,学习了书法、绘画和跳舞,“学了十几年了。也是我晚年生活的主要爱好。在疫情前,我还每周都到老年活动中心跳舞。虽然我90岁了,身体还不错,能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自己做饭吃,想去的地方,打车就可以去,还会玩智能手机,儿子女儿们都孝顺,尊重和支持我的爱好,我很满足。”

  记者 崔佳佳

  您有困恼,我们来帮,您有故事,我们来写。本着最大程度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本报“公益助老出书”活动在补贴1万元的基础上,再推出村风、村史、家风、家史、乡贤故事等“出书”福利活动,如果您有“出书”计划,欢迎拨打(0532)66988903与本报编辑部联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乐龄快报
   第A06版:家风
   第A07版:文史
   第A08版:博览
手抄17本45万字笔记全家受益
90岁大叔真励志 笔墨含情忆往昔
广告
老年生活报家风A0690岁大叔真励志 笔墨含情忆往昔 2023-06-05 2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