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许振超,1950年1月生,山东荣成人。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却靠着刻苦钻研技术,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开拓的拼搏精神,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团队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一名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他带领团队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他和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大幅节约生产成本。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一大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他也先后荣获“改革先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自学成才 破解洋密码
在山东港口展馆的墙壁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平凡铸就伟大 英雄来自人民。山东港口就是一片成长成才的沃土,让无数心怀梦想的普通人脱胎换骨,历练成为能工巧匠。6万山港儿女在此秉承这样一种朴素而又深刻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许振超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1984年,青岛港开始筹建专业集装箱公司。当时34岁的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就在大家劲头十足的时候,唯一的这台桥吊出现故障停机了。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家手里,企业只得高薪聘请外方专家来修理,技术难题的答案都在桥吊控制板上。
面对技术难题,许振超心里涌起一股不服输的冲劲,想要改变外方垄断技术的局面。他每天下班,都会带上备用控制板,回家后对着台灯仔细观察,一笔一笔绘制电路图。许振超前前后后用了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模板,完成了整整两大摞完整详尽的电路图。凭着这股劲儿,他逐步掌握了各类桥吊的技术参数和设备性能,不仅能排除一般的机械故障,还能修复精密部件。由此,许振超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桥吊专家。
苦练绝活 勇破世界纪录
许振超曾说,“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练一身绝活,同样无愧于时代。”他带领的桥吊队便是青岛港最早的一支“绝活儿”团队,有了“绝活儿”就敢于向世界纪录叫板。
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许振超团队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在此后的5年里,他们又先后7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2006年,许振超和团队进行了2年的技术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年节约生产成本2000万元,实现了大气污染零排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其他港口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码头纷纷效仿。
工匠精神 成就金牌工人
“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诀窍,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初心和信念!”许振超不仅自己岗位成才,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还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工人品牌。人社部颁发了“振超大师工作室”之后,许振超对技能人才的关注、对打造工匠精神更加关注。
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围绕码头安全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由他完成的“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该项目为集装箱码头行业首创,解决了集装箱桥板头作业人机交叉的风险问题。他带领团队打造的“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品牌,每年为船公司节约燃油1.26万吨,成为青岛港的又一“金”字招牌。
2004年以来,许振超成为典型人物宣传的常青树,是媒体采访的明星模范人物。由中宣部、交通部、全国总工会、山东省委等联合举办的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匠心筑梦,薪火相传。从业几十年,许振超始终践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为了代代山港人,乃至全国所有工人群体的楷模。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郭念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