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1月17日讯 近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九批援藏人员李玉春、于德龙圆满完成帮扶任务回到青岛。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位援藏医生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困难,拼尽全力,筑牢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展现了青岛医生的使命与担当。
半年前,李玉春、于德龙作为青岛市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成员,带着医院领导的嘱托,来到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开展医疗对口帮扶工作。初到日喀则,他们体验了高原缺氧导致的“轻飘飘”、头昏、耳鸣,经过休整、适应,开始了在桑珠孜区的工作。
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李玉春、于德龙协助受援医院规范了妇产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和完善了产科分娩接生技术操作,保障分娩安全,提高了受援医院妇产科的分娩接生水平。
“经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因常规诊疗仪器缺乏,当地医院的诊疗手段是欠缺的,导致医院妇产科门诊及病区病种单一,于是我和于德龙医生通过定期出诊、下乡义诊的方式吸纳患者接受医疗服务。”李玉春介绍,半年内,他们在当地逐步开展了剖宫产术,异位妊娠、卵巢良性肿瘤、输卵管积水、盆腔脓肿等常见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以及药物催引产等。其中,缩宫素引产为受援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了该医院首例腹腔镜下盆腔脓肿清除术,受援医院的医生在指导下主刀完成了首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我们会在术后每天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调整医嘱,在实践中为受援医院医生普及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李玉春告诉记者。
针对大量的门诊患者,李玉春和于德龙注重医疗质量的提高。援助期间,他们规范和完善了在不同孕周的产检项目,加强妊娠期五色风险的评测和管理,提高了受援医院医生对妊娠各级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他们指导医生完成了“O型挂线法”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大大减少了患者术后需要复查的频次及术后复发的几率,还通过建议医院增设医疗器械,提高了宫内节育器异位治疗的成功率。
在帮扶医院工作的同时,李玉春和于德龙先后参与了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脊柱侧弯筛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筛查20余次,服务4000余人,参与桑珠孜区宫颈癌筛查6次,服务400余人。他们还多次参与“山海情·红马甲”下乡义诊活动,为偏远地区的藏族同胞开展健康科普、送医送药活动,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通讯员 崔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