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4月24日讯 4月24日,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度青岛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2022年,青岛检察机关能动履行检察职责,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
据介绍,青岛检察机关2022年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17件,占全省知识产权检察案件总量的1/4,刑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在全省检察机关均排名第一。2022年3月,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联系点。同时,市检察院对接市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部门,了解梳理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建立服务企业清单和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
下一步,青岛检察机关将持续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完善履职机制,推动办案理念融合和“四大检察”职能整合;对接法院、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部门,深化协作配合;联合高校专家共研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快知识产权领域数字检察建设,强化数据应用,以数字变革赋能法律监督等。
/ 典型案例 /
销售假冒花生油8000桶 6人领刑
2019年,刘某因生产、销售假冒“某花”花生油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2020年至2021年,刘某在缓刑考验期间,与妻子谢某某为获取高额利润,明知高某某(未到案)在临沂市勾兑制售“某花”花生油,仍多次从高某某处购买并出售给青州市某批发市场经销商孟某某,共计8000桶。
2021年1月19日,山东某花公司报案称,发现市面上有假冒“某花”花生油产品流通。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立案侦查并抓获涉案人员9人,侦查终结后移送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经指定管辖,该案由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崂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审查认定,9名犯罪嫌疑人系层层分销,形成了完整的购销链条。为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检察机关同步开展引导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工作。通过多次与侦查机关召开跨区联席会议,围绕上下游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和犯罪数额,明确侦查方向,引导侦查机关进一步调取微信、支付宝交易记录及微信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15份,确保对本案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的准确认定。同时,由于案件涉及社区团购的新型销售模式,承办检察官主动作为,到案发地调查团购平台经营模式,对涉案的纪某某等3人利用团购形式采买货物、出售商品等情况现场取证,对该3人是否明知其销售侵权产品等关键问题自行补充侦查,并对团购平台可能出现的监管漏洞进行信息采集,为后续案件办理提供了证据支持,也为食品安全领域社会治理提供了公益诉讼线索。
2021年12月31日,崂山区检察院对刘某、孟某某等6人提起公诉,对纪某某等3人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不起诉决定。2022年11月18日,崂山区人民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等人三年六个月至九个月不等有期徒刑,部分被告人适用缓刑。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