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0:人文青岛
洪深:
青岛依然别来无恙(上)
1935年,《劫后桃花》拍摄期间的洪深。
1936年,《劫后桃花》青岛首映广告。
青岛接收纪念碑。

  ■王帅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啊”,1923年12月10日,青岛接收一周年纪念,威海师范学生组织宣传,庆祝青岛山河依然。派发的传单上,学生们写道:“大家想想这个纪念如此的重要,我们可以轻轻地忘了吗?”同日的青岛,上午11时,各机关团体、学校师生也齐聚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举行纪念活动。这期间,现场千余人同唱了李荣寿作曲、傅鹏翔作词的《接收青岛纪念歌》,行三鞠躬等庆祝仪式结束后,又将青岛接收纪念碑送至太平路旁纪念亭内嵌镶。晚间,青岛各界举行提灯会,灯上均书写“接收纪念”“公理战胜强权”等字样。

  2022年,青岛收回主权100周年。寒暑相依,朝夕相替。距1922年过去了100年后,寻着刊发在1924年《音乐季刊》第3期的《接收青岛纪念歌》曲谱,重新填词,请蓝晓宁演唱的一曲《青潮》,还原了1923年12月10日那天的歌声:

  《青潮》

  琴屿晨曦,浪花卷成了涟漪

  廻澜落日,沙鸥泛泛,未必相思

  人间世,多少闲愁,多少欢喜

  从此近山远逝,川流不止

  青岛依然别来无恙,陌生人也成知己

  旧识,新知

  我们相信

  起伏的回忆里美丽生息

  接收青岛

  1922年12月10日,青岛行政权正式移交,人民麇集市街观礼,一时爆竹喧腾。此前两天,王正廷、熊炳琦就已抵青,为具体接收做准备。这期间,在大鲍岛开设光华制版社、“服务于青岛最久而对于先后情形亦最稔”的班鹏志拍摄了多幅照片,后收录在编辑出版的《接收青岛纪念写真》中。

  虽然青岛接收手续于12月10日正午12点举行,但实际接收仍在12月10日之后。1922年12月10日晚7点左右,竺可桢乘胶济铁路火车抵达青岛。在青岛寓居两日,他亲身目睹了青岛接收的一些情形。北洋政府事前无充分准备、青岛住民饱受惊慌以及日本人处心积虑心有不甘,是竺可桢观察里的三项感想。

  时间行进,随着胶澳区内各种接收事务完毕,1923年1月13日,礼贤中学、明德中学、青岛公学、台西镇公学、台东镇公学、三江会馆小学、壬戌俱乐部等团体联合举行提灯庆祝会。又两个月,青岛的行政、盐田等一切接收事务相继竣事,总签字仪式才于1923年3月13日举行。

  收回青岛主权,几经周折。华盛顿谈判期间,一作者作短篇小说《青岛路上的哭声》,讲述一位衣着丽都的青年在上海的青岛路上失声痛哭,路人不解其意,青年则自诉,“青岛,青岛,我总要救你。”最后,经过34次交涉,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在华盛顿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主要约定:德国租借地、所占的公产和青岛海关、青烟、青沪海底电缆交还中国。

  东方明兮

  有关青岛交还的个体叙事里,洪深是极殊的一位。因其父洪述祖的关系,洪深在一战前夕几次到青岛过暑。除了在湖南路置购的寓所,洪述祖在南九水建筑的观川台更是洪深的少年情忆。到崂山去的经历,为他1915年创作的第一个有对话的剧本《卖梨人》和1924年的剧本《第二梦》(改编自J.M.巴利的《亲爱的布鲁特斯》)提供了经验与想象的双重参照。

  在《戏剧的人生》一文里,洪深说明了《卖梨人》的剧情,“《卖梨人》是我的第一个剧本,是一个教训意味极重的趣剧。所写的是一个卖水果的小贩,挑担行过一家巨绅门口,豪仆们白吃他的梨不给钱,反而打了他一顿;诉之主人,那绅士的少年出来查问,也白吃他的梨不给钱,反而要送他到衙门里去惩办;去打官司,老爷升堂审案,也白吃他的梨不给钱,反而押他入牢狱……”此时的洪深,还带有“出风头”的意味,登台排演时,他还特意安排一个出风头的角色,预备给自己表演。

  1914年,洪深作《青岛闻见录》,署名乐水。借自己的亲历展开回忆,洪深详叙了青岛因日德战争而发生第二次主权更变的前后变化。对洪深来说,一战的结果是:他失去了观川台。此时,洪深依旧是传统的,“在清华的时候,由于中国旧书读得多,我的见解思想,都相当的守旧与右倾。”1946年,中年洪深吐故作《青岛闻见》,自道三十年前的心态,“‘乐水’,这是我一生唯一的笔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当时大约是以智者自居。这也间接说明我在那时的观点与态度。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始终处于第三者隔岸观火的地位。”

  1916年9月初,洪深离开清华到达美国,开始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化学工程专业。入校第三年,借“中国夜”机会,洪深排演了一部中国题材的英文剧《The Wedded Husband》(中文名《为之有室》)。全戏没有一个故意作恶的人,为免流弊起见,洪深还在戏单上特别写明,“这是过去的中国,是革命初定残余未尽时的情形,不足以代表现代中国的人生。”此时,洪深依旧是传统的。1934年,洪深自述,“在今日,倘如我再要写一部英文戏给美国人看,当然不会再去表扬这种‘古旧’的美行而于现代社会无益的道德观念。但在十五年之前,我私心觉得,这是忠恕,这是美丽的牺牲。”又十五年,洪深曾进一步确认自身的变与自心的不变,“时隔三十余年,一个人的见解、思想、情操,可能有甚大的变异。我是如此的。”

  其实,1919年,洪深的转变已开始发生。这一年,洪深转入哈佛大学,入“英文第四十七”班,师从倍克,摹写戏剧人生。此前一年,欧战停止,后来召开的巴黎和会议决将青岛及胶济铁路划给日本。为此,在美国的洪深写了一部三幕英文剧《Rainbow》,以作抗议,“中国始知一切牺牲均属徒然,许多好听话,乃是威权者偶尔说了骗骗吾人的。”

  《Rainbow》的中译名为《虹》,另译作《东方明兮》。在这部戏里,已经可以看到洪深的转变,“这出戏里所叙的事实,没有一件无根据,没有一件无来历,明显地是对美国人的一种宣传、一种抨击。”

  虽抱有东方明兮的意愿,洪深的观川台却未能收回。

  劫后桃花

  “柳丝依依风袅袅,满园春色讨人笑。游鱼跃池塘,飞燕舞柳梢。红红皑皑,桃李花开颜色娇。我想起了,我想起了,想起了当年与今朝。劫后桃花红依旧,往事郁郁劫未消……”1936年2月2日下午两点,由明星有声出品的电影《劫后桃花》在青岛山东大戏院首映,座价“楼下一律四角;楼上前排七角,后排五角”,放映结束,山东大戏院内响起胡蝶演唱的这首主题曲。

  当日,山东大戏院在青岛时报、青岛民报等报纸刊布广告,“不看本片枉为青岛之居民!”因《避暑录话》与洪深结缘的青岛民报,亦在2月2日予以报道《青岛史实钜片“劫后桃花”今日在山东放映》,“明星公司之有声片《劫后桃花》,系本市山东大学教授洪深先生所编剧,该片以青岛为背景,写青岛历年不幸变迁史中之一段逊清遗老们的家庭没落史,主演者胡蝶、高占非、王献斋、龚稼农等,该公司为使剧情逼真起见,特于去秋来青摄取外景,举凡青岛之古迹名胜,如汇泉炮台、李村、沙子口等处,莫不一一摄入镜头跃登银幕,闻该公司为使青市观众早睹起见,特赶印全新拷贝一部,飞运来青。”

  是日,青岛时报记者徐觉生也在山东大戏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崇拜戏剧家洪深的作品的,爱好看电影的,和一般好奇的,当然都是这部片子的观众……第一场开演,将到点,楼上楼下就坐满了,我幸亏去得早占到了一个座位,可是到演完向外走的时候,又走不出来了,上座的踊跃,比年后的两三天还好得多里!这部片子,的确是成功之作,在意识上,是站立在很正确的民族立场……”

  自1936年2月2日至2月11日,电影《劫后桃花》在山东大戏院连映10天。同样是观众,阿芒的观察角度更着眼于电影作为艺术本身。他认为,电影包括了许多艺术部分,在各部分都有效完成以后,才能去估计片子的艺术价值如何。阿芒作《漫评“劫后桃花”》一文,发表于1936年2月8日青岛民报《综合》栏目,“我看过了《劫后桃花》,正有这种的感想横在心里,所以不能够笼统地决断他是成功或失败;因为这一部影片,有他过分成功的地方,却同时也有了他过分的失败处。”

  阿芒从肯定编剧、否定导演、点评演员、配音等方面展开评论。对于主演胡蝶和高占非的表演,阿芒不留情地指出,他们“却都因为支配角色的不当,全剧中曾没看见他们一个精彩的地方。而胡蝶几个哭的画面,都像印版似的一律的,绝看不出每个时间情绪的不同来。高占非虽比在兄弟行进步得多,但终像是一个大学生,而不是花匠。”

  图片由作者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第A03版:发布
   第A04版:身边事
   第A05版:深读
   第A06版:都市圈
   第A07版:体育
   第A08版:美食
   第A09版:汽车
   第A10版:人文青岛
   第A11版:文艺评论
   第A12版:天下
青岛依然别来无恙(上)
青岛早报人文青岛A10青岛依然别来无恙(上) 2022-12-10 2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