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4:迎战寒潮
天寒地冻,他们用坚守传递温暖
黄秉浩、杨永艳在检测线路。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地勤机械师对动车制动设备进行巡检。青岛动车段供图
昨天,顾世学在德县路上维修地砖。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摄
昨天,青岛降雪,道路湿滑,给市民出行及交通运输带来不便。我市交警部门及时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共出动警力2127人次,全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青岛交警供图
雪后的即墨古城分外漂亮。通讯员 徐志新 摄

  人物1

  青岛北动车所地勤机械师 许雄杰

  一晚要走3万步

  为动车“体检保暖”

  11月30日,岛城降雪,气温开启“速冻”模式。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动车段存车场里,近30组动车并排停靠,远远望去如同一个气势恢宏的军阵。青岛北动车所综合组的地勤机械师们,身穿反光背心,头戴工作帽,冒着寒风,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呼唤应答声此起彼伏的对讲机,穿梭在偌大的存车场,通过“望闻问切”为一组组动车“体检”,确保动车安全过冬。

  结束一天的载客运营,一列列动车组到达青岛北动车所进行修整,等待第二天“容光焕发”再度出发。青岛北动车所的地勤机械师们就要利用动车组“回家”休息的时间,对动车组牵引、高压、辅助、制动、空调、照明、给水卫生等系统功能状态进行检查,防止动车组停留期间发生车辆故障问题。

  像往常一样,29岁的地勤机械师许雄杰和同事冒着刺骨的寒风向存车场走去。记者看到,许雄杰双眼紧盯着录像手电光束的指向,不时用手触摸检查零部件的状态,弯腰、弓步,将每个关键部件检查到位。“任何一个细小的瑕疵都不能放过,要杜绝一切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隐患。”许雄杰的话语中透露着对工作的严谨。

  地勤机械师是一项极其繁忙而枯燥的工作,他们需在40余条存车线和每组动车内穿梭往来,不停巡视、不停检查,因此成了微信运动的“暴走达人”。“我们每晚要走约3万步,大概有十多公里。”许雄杰说,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他的工作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每年11月15日起至次年的3月15日,为保证防寒期列车良好的运行状态,忙碌了一天的动车回到动车所后,地勤机械师们都要帮助动车“驱寒保暖”,也就是要为动车组进行打温作业。

  “打温”是铁路系统的专业术语。当室外温度低于0℃时,为了防止低温造成动车组风、水、电管路和列车电子设备出现异常,许雄杰除了要对动车组设备设施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外,还要不时进行动车组供电作业,以便为旅客提供温暖舒适的车内环境。开门,上车,进入驾驶室,在对动车组蓄电池电压进行确认后,许雄杰一边熟练地开启控制系统,一边开始逐一对设备进行检查、测温。“不管室外温度有多冷,动车车厢内的温度必须保证在18℃以上。这些灯都亮了,说明通电完成,空调已经启动,一切正常。”说着,许雄杰开始对驾驶室的各项设备逐一检查确认,都没有问题后,继续对车厢进行巡检。

  许雄杰从司机室经过各车厢走到另一端司机室,边走边熟练地进行各项检查操作。一列8节车厢的动车组,许雄杰要在15分钟之内检查完。“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一丝松懈。”许雄杰说,最难熬的是凌晨两三点钟,这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但也是夜间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更不能大意。因为要使用对讲机与同事保持联系,工作中,许雄杰不能戴御寒的耳罩。“干起活来虽然身上暖和了,但是手和耳朵还是冰凉的。”许雄杰告诉记者。

  人物2

  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员工 黄秉浩 杨永艳

  搓搓冻僵的双手 踏雪巡线保供电

  “雪天路滑,尽量别踩积雪的地方,走我踩过的路。”11月30日,在青岛即墨潮海街道办事处,寒风凛冽,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保电人员正冒着风雪对输电线路进行特巡,保证安全运行。受冷空气影响,青岛地区气温急转直下,最低气温降至零下6℃,开启“天寒地冻”模式。30日上午,即墨地区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随着气温降低,用电负荷不断攀升,给即墨电网负荷带来较大考验。为保证民生用电,即墨区供电公司保电人员闻雪而动,及时检查和消除设备隐患,掌握线路设备运行状况,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保障供电。当天,早报记者跟随巡线人员一起感受冒雪护线的艰辛不易。

  11月30日中午12时,即墨区供电公司输配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班线路巡视人员黄秉浩、杨永艳来到紧邻北山变电站的110千伏山北线、35服装园线,手持望远镜、红外测温仪,对铁塔40余米高处的耐张节点进行测温。

  “目测检查,杆塔线路外观正常,没有覆冰和线路舞动等隐患。”黄秉浩说。在线路现场,黄秉浩、杨永艳顶着风雪认真检查每一基电杆、每一档导线,对重点线路积雪情况、导线弛度、对地距离、大负荷接点运行情况等进行特巡。当时的气温达到零下4℃,黄秉浩、杨永艳没有退缩,拍拍身上的雪花,搓搓有些冻僵的双手,一直将所有杆塔巡视完成。风雪中,巡线的路途显得格外长,因输电线路走势复杂,给线路巡视带来较大困难,但黄秉浩、杨永艳不畏困难,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同时,在110千伏文化路变电站,即墨区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正在对该站进行巡视监测。“大家重点对变压器、断路器、熔断器等设备接头、线夹、刀闸等关键部位进行详细检查,检查接点处有无打火、过热、放电等情况,一定注意不能马虎。”该公司变电运维班班长宗成琦对班组成员叮嘱道。

  为保障电网安全可靠供电、保障群众温暖度冬,11月28日起,即墨区供电公司根据国网山东电力安排部署,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启动雨雪天气预警机制,提前组织开展抗寒潮保供电专项行动,完成一轮次设备防寒防冻隐患排查治理。组织输电运检班、变电运维班、各供电所开展线路“白+黑”24小时监测行动,梳理电网薄弱环节,合理安排运行方式,落实迎峰度冬保供电预案,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积极应对突发天气,保障寒潮期间电网线路在低温、高负荷情况下安全稳定运行。

  寒潮来袭,即墨区供电公司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交通枢纽、供热供水、“煤改电”清洁取暖等重要用户供电保障,及时清理通道周边可能影响线路安全的树木、广告标牌,防范树木因覆雪倒伏造成倒杆断线。对220千伏及以下重要变电站加强巡视、监视,充分利用全面监控、智能巡视、在线监测等手段对重载设备开展特巡特护,检修人员24小时在岗,确保响应及时。紧盯11条重要输电线路,密切监测输电线路覆冰、舞动情况,科学调配融冰装置等抗冰装备,全面做好供电线路融冰准备。组织26支保电抢修队伍、270余名抢修人员24小时整装待命,对城市“生命线”等100余条重要线路特巡特护。

  人物3

  户外施工工人 顾世学

  寒潮难阻上工路

  干起活来不觉冷

  寒风刺骨,却难以阻挡户外工作者忙碌的脚步。“干起活来,感觉身上就没那么冷了。”11月30日上午,正在德县路上为老城更新项目施工的工人顾世学告诉记者,天再冷,他们也要上工,项目工期不等人。

  记者见到顾世学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在德县路上维修人行道地砖。今年53岁的他来自济宁嘉祥,来青岛务工已经有10多年了,主要做地面铺装工。“看这条路上的地面,都是我和工友们一起铺的,现在已经基本完工了。工友们都在另一处工地上干活,我在这里检查维修,有不合适的地砖更换一下。”顾世学说,因为天气寒冷,新铺的地砖难免会有局部断裂的情况,这就需要仔细检查后维修。

  “今天气温确实低,早晨出门的时候我也感觉很冷,把所有御寒的衣物都穿上了,包括手套,再戴上施工安全帽,基本除了两只眼睛,没有暴露在外面的地方了。”顾世学说,干了一会儿活后,感觉身上就不冷了。顾世学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和工友在青岛辗转干过很多工地,两个月前被施工队调来西部老城区铺装路面。他表示,这里的环境和待遇都不错。

  人物4

  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社会工作师 孙静

  寒夜巡查 为露宿者送上“暖心包裹”

  昨天,岛城气温遭遇断崖式下降,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也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这几天我们已经开始启动预案,对街面进行全面巡查,确保街头露宿人员能够安全度过寒潮天气。”来自市救助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师孙静告诉记者,夏冬两季,每当遇到极端天气,她和同事们都会走上街头,守住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街头流浪行乞露宿等需要帮助的人能及时得到救助。

  昨天下午6点,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记者来到市救助服务中心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在把棉被、军大衣等物资搬运到车上,为晚上的街头巡查做准备。孙静告诉记者,其实11月初他们就已经启动街头巡查工作,“冬天遇到突然的降温,夏天遇到大雨或者台风天气,我们就要启动全面巡查,要把可能有露宿人员的地点都走到。”孙静告诉记者,为了能做到“不漏一人”,他们早在入冬前就已经开始做工作。“每年10月中旬会制定采购清单,准备救助物资,同时启动的还有对全市露宿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孙静说,因为露宿人员往往会选择较为隐蔽的桥洞、绿化带等场所作为自己的临时住所,所以整个摸排工作特别困难。“这个工作做久了就会有经验,也会经常换位思考,想想如果自己是露宿者会去哪儿?”孙静告诉记者,各种废弃房屋、桥洞、ATM银亭,还有立交桥下、绿化带,他们每年都要和同事进行仔细地排查。每找到一名露宿者,市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就会进行详细登记,为的就是能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救助。

  晚上7点多,市救助服务中心夜巡小组兵分多路,开始了当天的巡查。一路上工作人员的眼睛紧盯着路边的角角落落,“前面有个ATM银亭,咱们停下来去看看。”孙静对司机说,一番探查并没有发现露宿人员。在海尔路张村河边的一条小路上,巡查车再次停了下来。工作人员穿过路边的绿化带,跳下高高的台阶,在一片杂草包围的区域中找到一个低矮的桥洞。用手电筒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以前有露宿人员在这里住过,后来搬走了,我们不放心,每次都会来看看。”

  晚上8点多,在温州路一处立交桥下,工作人员发现了露宿者的身影。在这里足足有8个“床位”,露宿者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在被子里。“晚上太冷了,这样会被冻坏的。去救助站里过夜吧,那里有热水还有暖气。”工作人员挨个劝说,但都遭到了拒绝。工作人员只好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他们留下了棉被和棉服。“把这被子垫在底下,衣服盖身上,有事记得找我们。”工作人员还给每个人留下了“救助卡”,上面写有救助站的电话以及能提供的帮助。临走时,工作人员还帮几个人掖了掖被角。

  巡查的第三站,来到了李村河边,在桥洞里工作人员找到了3名露宿者,“他们都是我们提前摸排掌握的,几乎每天都会来看一看他们的情况。”孙静和同事同样劝他们去救助站过夜,但也都被拒绝了。工作人员只好留下“暖心包裹”。“里面有方便面、饼干,还有口罩、消毒液、厚棉袜和暖宝宝等。”孙静说。

  “为什么宁可在立交桥下受冻,也不愿去有暖气、热水还有餐食的救助中心?”面对记者的询问,孙静表示,大部分露宿者并不愿意去救助站,一方面因为他们都有各种“工作”,要么拾荒,要么在周围打零工,去了救助站会耽误时间;另一方面他们觉得有约束感,在救助中心不能抽烟、喝酒。在巡查过程中,孙静的手机不断响起,“很多是热心市民打来的电话,反映有需要帮助的露宿人员。接到电话,我们都会赶去现场核实,提供救助。”

  据悉,为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底线,切实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工作,10月下旬,市救助服务中心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根据专项救助行动实施方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专项行动救助小组,主动开展街面巡查,对市区街面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目前已经排查发现市区集中露宿区域四处,露宿人员16人。今冬明春,各区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将紧盯夜间以及降温降雪寒潮等天气,对划定的重点区域,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进站接受救助服务。对有返乡意愿的人员,市救助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乘车(船)凭证,帮助其尽快回家;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服务的,为他们提供食品、棉衣、棉被、口罩、消毒湿巾、救助联系卡等救助物资。市救助服务中心向社会呼吁,如发现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可拨打110或24小时救助热线(0532-84851591)。

  本版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邹忠昊 康晓欢 刘鹏

  首席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宋清晨 江振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迎战寒潮
   第A06版:迎战寒潮
   第A07版: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
   第A08版:发布
   第A09版:一线探访
   第A10版:身边事
   第A11版:都市圈
   第A12版:天下
天寒地冻,他们用坚守传递温暖
青岛早报迎战寒潮A04天寒地冻,他们用坚守传递温暖 2022-12-01 2 2022年12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