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彩帆金滩、绿树红瓦”交相辉映的青岛,早已将奋楫争先的精神写入血脉。这座城,有向海图强的千帆竞发,也有上市生态圈的百舸争流。截至目前,青岛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77家,位居全省首位,“北方资本第三城”地位更加稳固。
制造业“新生代”扎堆闯关资本市场,成为青企上市的一大亮点。当下,“财富青岛”含金量不断提升,青岛正以资本赋能产业,重塑城市金融业发展新动能。
青企上市“量”“质”齐升
10月21日,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举行。会上通报,2021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15家,数量占全省的四成,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4位,创历年来最高。今年以来,青岛资本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势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9家。今年6月22日至30日,仅仅9天时间,6家青岛企业——沃隆食品、三祥科技、雷神科技、青禾草坪、海力威和以萨技术IPO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受理。近日,又一家隐形冠军进入公众的视野。10月19日,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同一天,歌尔微电子IPO申请成功过会,距离创业板上市近在咫尺……青企上市军团加速扩容从未停歇,去年夏天,青岛曾“跑”出10天4家企业上市的“加速度”。
截至今年4月底,青岛58家境内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其中,由2021年新登陆A股的14家上市公司组成的“2021届新生”交出成绩单。据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4家“新生代”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5.53%,远高于A股4669家上市公司平均19.81%的增幅;近七成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共完成所得税6.28亿元,同比增幅达93.23%。有力地支持了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份“成绩单”生动展示了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在推动研发投入、市场开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公司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持续强化。这些上市企业既是青岛现代产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市场主体。
上市公司数量和体量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22年截至目前,青岛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另有4家企业过会待发。青岛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77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2家(A股61家,B股1家),覆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四个板块,位居全省首位,“北方资本第三城”地位更加稳固。同时,制造业“新生代”扎堆闯关资本市场,成为青企上市的一大亮点。
青企上市生态圈持续优化
青岛企业上市捷报频传、成果丰硕,离不开青岛营造的上市“生态圈”。
完善的政策环境,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2021年5月27日,青岛出台《青岛市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将企业上市市级补助由3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各区 (市)也纷纷出台补助政策,市和区(市)两级最高补助可达1500万元。今年,在去年补助政策基础上及时升级,将北交所挂牌企业纳入上市补助政策范围,有效降低了企业上市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上市积极性。今年,青岛已拨付2021年度企业上市、挂牌、股改企业补助1770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
今年9月,青岛发布《关于调整青岛市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工作专班成员及明确职责的通知》,对专班成员进行补充完善,在现有专班框架下,设立合规证明工作专班,并进一步明确专班职责。10月21日,青岛召开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青岛市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十项工作机制”,并公布上市和拟上市企业“白名单”。截至目前,有117家企业纳入首批“白名单”。记者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建立“十项工作机制”,将促进支持企业上市的各项工作协调快、见效快,对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青岛还健全专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解决方案,完善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链条。
如果说上市企业的数量与质量是眺望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维度,那么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代表着城市经济的未来与潜力。今年以来,青岛持续开展资本市场专项培训活动,联合北交所与胶东5市为500余家企业线上解读北交所IPO政策、联合深交所举办“春雨行动-走进资本市场”沙龙、联合上交所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专题培训等,有效提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在提升服务方面,青岛成立了由41个市直单位和各区市组成的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工作专班,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培育,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此外,今年6月,青岛与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青岛服务基地,青岛成为北交所服务基地山东首站。自此,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成为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 “全牌照”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了引进创投风投、股改、辅导、上市等全流程服务。
青岛不断优化辖区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建立动态储备库,加强梯队建设。目前,入库企业从268家增加至442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市在证监会、交易所排队待审企业13家,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19家。青岛的拟上市企业梯级储备日益丰盈,呈现出数量多、结构优、质量高、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
金融发展向“实”而行
继本土企业上市迎来爆发之后,青岛也正在成为上市公司总部的热门目的地。今年以来,国新健康、华铁股份、鹏博士等上市公司陆续将总部迁至青岛。在此之前,荣丰控股、盈康生命两家上市公司已于2021年、2020年将总部迁至青岛。
金融血脉通畅,实体经济增长才有活力。当下,“青企军团”制造业为王的特质尤为突出,也因此有了更加充沛的底气。比如本月上市的三柏硕。三柏硕产品主要有蹦床、电动跑步机、有氧自行车和多功能综合肌肉训练器等体育健身器材。目前也是全国最大的蹦床生产企业。另外,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青岛有8家企业入围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公示名单,其中,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单项冠军产品3种。
支持实体经济就是助力金融本源,青岛发布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今年1月19日,青岛正式启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通过开通融资服务专线、组建金融辅导队等多措并举,成为了链接企业、投资机构有效媒介,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触手可得。5月29日,青岛出台《青岛市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速度”。据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7月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青岛市金融统计数据报告,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697亿元。青岛金融半年考的亮眼成绩,成为青岛实体经济振兴进程中一抹耀眼亮色。
正因如此,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青岛贷款规模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本外币贷款余额在4月末、6月末先后突破2.5万亿元、2.6万亿元,青岛也成为全省首个贷款余额突破2.6万亿元的城市。截止到6月底,青岛本外币存贷比达105.4%,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连续29个月实现正增长,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5个百分点。信贷融资创出历史新高,正体现出青岛金融“供血”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持续增强。
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造就了青岛金融业靓丽名片。9月22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发布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继今年3月青岛在GFCI中排名第38位后,本期青岛再进一步,位列第36位。2016年3月,青岛首次被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至今已12次进入榜单前50强,“财富青岛”的金色调再次闪耀在丰收的秋天里。
乘风破浪奔赴新高地
2022年6月,在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金融业成功搭建起“双招双引”大平台,同时重点发布了《全球创投风投年度白皮书(2022)》,明确表示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青岛近年来提出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出台了极具竞争力的创投风投发展政策,将青岛打造成创新创业的热土。近年来,青岛创投风投中心建设全面起势,呈现出了创投风投行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记者从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该局下一步将抓好上市公司高质量招商引资,发挥上市公司招引对优化青岛24条产业链布局的推动作用,吸引符合我市产业链布局的优质上市公司来青投资,推动上市公司主体、优质拟上市企业来青。提高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
如今,活力满满的青岛金融业正在发展的路上大踏步前进。展望未来,青岛将持续扩大金融开放,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深化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而有力的“资本血液”。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邹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