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环胶州湾、环渤海湾和沿河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任务。19日上午,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市涉水情况进展。今年,全市水务系统聚焦市民关注的水生态、水环境,大力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 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城市建设行动有关排水设施改造提升项目,采取“厂—网—河”系统治理,提标改造任务走在了全省前列,探索实践了北方干旱地区城市治水新路径,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营造了良好的城市水生态环境。
年底前完成提标改造任务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市区统筹联动。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市级工作联席会议,市水务管理局作为工作牵头单位,加强统筹调度,形成“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市直抓”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实现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至2024年底环胶州湾、环渤海湾和沿河的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完成提标改造任务。今年以来,市水务管理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先后7次邀请污水处理领域专家对污水处理工艺和建设方案把关,深入现场开展技术交流研讨,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市17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团岛、娄山河、即墨西部等15座,剩余2座正加紧建设,计划年底前完工。
本轮17个提标、新(改扩)建项目,其中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一期)、即墨即发、娄山河、平度崇杰污水处理厂等15个项目属于扩建、提标,李村河北岸、平度东水质净化厂等2个属于新建项目。各个项目地质条件、建设规模和工艺流程各有不同,为做好施工指导,每个项目有针对性安排1—2名专业能力、协调能力较强的专家进行帮扶,优化建设方案和实施路径,指导建立“一厂一策”,实现出水水质从一级A到地表水准Ⅳ类的提升,节约投资建设成本,科学有效实现建设目标。
处理厂入地给城市添公共空间
改造过程中,我市深入贯彻环保理念,注重区域统筹,结合属地实际,尽量利用地下空间,将部分污水处理厂建成全地下或半地下,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充分留出地上公共空间,用于生态绿化和运动公园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其中,麦岛污水处理厂品质提升工程中,将部分地上设施改建地下,已腾出5000平方米地上空间,将建设街角公园、环保科普馆和架空步道,营造复合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厂区与城市街区共生共享。
新建的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已主体完工,为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所有生产设备全部位于地下箱体内,地上部分计划建设立体化公园景观,与李村河下游滨河步道融为一体、还地于民,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美休闲运动场地。今年我市的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团岛污水处理厂作为全省上榜的2家水厂,获评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公布的绿色低碳标杆厂,并推广经验做法。
雨污合流管网省内首个清零
今年,我市牢牢抓住排水管网这个中枢,提速推进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全市已完成城市建成区包括西海岸新区双珠路路段、胶州市青年路路段、平度市苏州路路段等,合计49.82公里既有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提前3年完成省要求的清零任务,成为省内首个实现整市域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的城市。
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电视检测(CCTV检测)、管道潜望镜检测(QV检测)、传统方法检查等多种检测方式,可以准确直观判断管道状态,存在管道塌陷、管口错接、异物侵入等问题,通过详细的管道内部检测,全面掌握污水干管、支管高程、埋深及管道材质、淤积情况等数据,实现市政排水管网排查全覆盖,建立市区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检测成果为管网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保障。通过对污水管网进行分期、分批次排查,共摸清中心城区4247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底数。
根据排查管线缺陷情况,对重要隐患逐一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和管理维护方案,提高水务地下管网的维护管理能力。今年组织排水公司对市内三区约61公里缺陷管网进行修复改造。市财政积极争取中央奖补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8000万元,重点实施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完成流域内老化、容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陷的排水管网新建及改造22公里,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开挖翻建与非开挖修复同步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控制了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减轻施工期对绿地、植被、周边市政设施的破坏,以及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的影响。目前全市排查出10444处雨污管网缺陷问题已全部完成改造。
近3亿立方米再生水回补河道
今年,我市把抓好排水设施规划建设作为城市治水的根本举措,依据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编制完成《青岛市城市排水专业规划(2021—2035)》。重点规划明确了主城区和其他城区排水管网标准,将创建4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4%,实现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达到100%。为实现规划目标,编制了2025年前、2035年前两个阶段任务,分步骤推进排水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安全效能,保证河道水体优良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韧性。
为防治城市黑臭水体并巩固做好前期治理成果,我市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要求,通过多点布局、生态耦联、梯级利用方式,加大污水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资源回补上游河道。仅2024年河道补水达到近3亿立方米,节约了大量淡水资源,真正让河道“活”起来,还原河道的生态调蓄功能。
随着污水处理厂提标后 “清水入河”和城市河道水体的持续整治巩固,有效改善了周边水环境质量,“十四五”以来,全市20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年度全部达标。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