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9日讯 今年以来,市北区聚焦保障人民健康中心,全面推进健康市北建设,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固本强基、重大疾病防控提质增效、公共卫生服务提档升级“三大工程”,全方位构建“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医防融合新体系,全区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市北妇幼中心明年交付
市北区建立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化10余项工作机制,初步形成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启动搭建“北卫健康云”平台,融合基本医疗、传染病预防、卫生应急等20余项功能,为公共卫生治理提供坚实的数智化支撑。
市北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浮山新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升级改造纳入全区重点项目;市北区人民医院广饶支路分院项目预计明年10月竣工;市北区妇幼中心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实施“人才强卫”行动,招聘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儿童保健等紧缺急需人才40余名。开展年轻干部“蓄能帮带”计划,组建“1+N”导师团队,20余名“90后”在国家、省、市业务比武和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1人代表山东省摘得全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
升级党建引领医疗机构与街道社区治理共同体2.0版,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医社共同体、六大片区联合党委、北卫先锋服务队”三级组织架构,统领推进医社共建、医防融合。
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
市北区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层面的重大传染病哨点监测网络,完成国家和省流感、病毒性腹泻等重点病原学监测项目,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质量综合评估列全市首位。
重点关注“一老一少”健康情况,创新设置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学校幼儿园-健康指导员、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健康员“三员模式”,打造医防融合全市样板,市北区学校卫生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被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广。
依托“一防N哨”重点传染病监测体系和重点场所症状监测系统,建立卫生应急“战时+常时”双运行机制,8支疾控队伍24小时守护居民健康安全。建立背囊化医疗救援和传染病处置小分队。
在辖区重点场所、学校、商场等,完成380台AED除颤仪布设,累计开展线下培训650余场,3.3万人次,初步构建起“市北爱心救·5分钟社会救援圈”。
聚焦免疫屏障,扎实推进成人疫苗处方、“医院-社区-家庭”营养健康服务等多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建成启用全省首家儿童智慧化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增设预防接种一体化示教基地,建立“周末+双假”补种便民通道,1-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全市第一。聚焦技术支撑,建立的手足口病立体防控模式,获评青岛市科技进步奖,并入选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
优化中医药服务网络
依托党建引领医社共同体,建立6个片区联合党委工作站、家医服务站,及时收集居民卫生健康需求及工作建议,系统打造“北卫先锋”“北卫清风”“医心‘首’护健康”三大品牌矩阵,组织9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诺为民实事188项,在市北区慈善基金的基础上,驻区6家三级医院出资,免费为100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健康筛查,打通基层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优化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区已有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开设了国医馆和中医阁,国标精品国医馆、中医阁数量居全市第一。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休闲旅游结合模式,先后举办“学八段锦、打卡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累计吸引线上、线下60余万人次参与。
以“三高一慢”患者为中心,开展“六个一”履约服务,丰富高血压、高血脂、慢阻肺等7类健康服务包内涵。免费开展妇幼保健“四筛三检”、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等惠民服务,惠及20余万人。实施家医服务提升“四百工程”,累计开展义诊、健康宣传等630余场次,全人群家医签约提升至65.3万人,荣获全市卫健系统“展医疗风采、促群众满意”最具成效单位。(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管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