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1:青潮
端午节的粽子
插图 阿占

  王溱

  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吃粽子。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但凡重要的祭祀、祭拜以及各种礼仪,最后落实到具体,都少不了吃。代代传承的美食,许多都是源自祖先们的祭台、祭堂,粽子自然也不能免俗,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端午节吃粽子既有象征意义,又有仪式感。就像春节吃饺子,除夕夜或大年初一饺子上桌,其意味跟平时就不一样。其实现在任何时候想吃粽子都可以,超市里365天都有真空包装的粽子,而且种类繁多,有南方口味的,也有北方味道的,有单纯糯米馅的,也有混合着大米、大枣、花生、红豆,甚至腊肉、鸭蛋、各种水果馅的。然而平时吃得再多,总感到是舌尖上的过瘾,肠胃的满足,没有氛围,也不“隆重”。但端午节那天就大不一样了,同样是粽子,似乎突然间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吃起来除了有滋有味,还有一种“庄重”感。

  粽子与屈原相关,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尽管关于吃粽子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但屈原之说以绝对优势占据上风。从小时候有记忆开始,每逢吃粽子大人就会一板一眼地传授历史知识:知道端午为什么吃粽子吗?那是为了纪念屈原。进了幼儿园、上了学,老师也会不失时机地教育、灌输,等有了电影电视等更现代更容易接受的娱乐手段,银幕和屏幕上直观的形象更让人们深信,屈原与粽子的时代性、必然性、权威性。人们对爱国者历来是恭敬、赞美的,屈原被誉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曾被世界和平组织命名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无疑是高大神圣的。睹物思人,看着眼前的粽子,人们不能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所以端午节的粽子有种“特殊”的味道,应该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心理暗示,也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尊重。

  粽子一直被视为是一种“美食”。以前物质生活条件有限,所以总期盼着过节。端午前夕,大院里的家庭妇女们就开始张罗准备包粽子了,买来糯米、大枣、花生米这些基本的食材,然后再去讨粽叶。那时很少有人家专门去买粽叶,找些芦苇叶、荷花叶洗净煮透再晾干,便是现成的粽子“皮”。还有些人家头年用过,洗净晾干,来年再继续用。母亲因为是老师,教学任务重,无暇忙活这些具体事,有些年就干脆放弃了自包粽子。赶到端午节的头一天,满大院都会闻到煮粽子的香味。有的人家在屋外的蜂窝煤炉子上煮,香味自然成了“公共”的。有的在家里煮,但味道也关不住,会阵阵飘出来,让邻居们“共享”。每逢闻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味,口水不自觉地会涌起。私下我们弟兄甚至在“自怜”,怎么就没有别人家的“口福”啊!

  然而我们从来没缺过粽子吃。别看家里没包粽子,但每年端午节的早晨,家门都会被突然敲响,要么是母亲的好友,要么是亲戚,有时是学生家长或邻居,端着一小盆热乎乎的粽子外加鸡蛋,让我们既意外又激动。这种“传统”与“习惯”一直坚持了好多年,直到母亲退休后偶尔还重现。

  实际粽子一直是人情往来的载体。犹如过年亲戚朋友间相互来往,不好空着手,就买上点水果、点心之类的以表心意。粽子就是这种心意的替代物。不在多少,也不在价值多高,情谊是第一位的。这些年我吃过不少“别人”送的粽子,相信不少人也会如此。那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就是一颗颗心意,令人感动、回味,又令人温馨、温暖。

  上个周末,嫂子又送来了粽子,有带枣的,有红小豆的,小外孙女直喊好吃。遗憾的是女儿不让她多吃,怕不好消化。的确,糯米吃多了不利于肠胃蠕动。小时候平时捞不着吃粽子,端午节贪吃,一下子吃好几个,结果上学时不少同学喊肚子痛。如今跟以往确实不能同日而语了,物质丰富人们不再“贪恋”某种食物,面对眼花缭乱的美食,更在乎的是精细、品质。许多人端午节只是象征性地吃粽子,似乎在表示一种“态度”,也似乎在维持一种念想。这是传承的力量使然。我问小外孙女,还想吃粽子吗?回答很肯定也很干脆。于是我满足了小外孙女的愿望,并告诉她粽子跟屈原的关系,尽管她听不太懂,但随着时光流逝,相信很快就会懂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赢在考季
   第A03版:赢在考季
   第A04版:赢在考季
   第A05版:赢在考季
   第A06版:赢在考季
   第A07版:赢在考季
   第A08版:赢在考季
   第A09版:活力区市
   第A10版:城事
   第A11版:青潮
   第A12版:城事
端午节的粽子
鸟有什么好看的
黄西菜
青岛晚报青潮A11端午节的粽子 2024-06-08 2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