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1:副刊
太平角的温暖一角

  开栏语

  记录一座城的细节,描摹青岛人的生活。

  今日起,青岛晚报开设“身边人·身边事”栏目,邀你讲述书写生活小事、人物小传。聚合你我他的所见,留住当下生活细节,流传城市记录。

  读者投稿请发至邮箱wanbao3679@126.com,标题注明“身边人·身边事”投稿,并留下联系方式。

  逄锦科

  时在酷暑,蝉鸣如雨。晚饭后漫步太平角公园林间小道,战友老吴饶有兴味地向我说起了他最近与郑桂芸的一次莫名偶遇,并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了她的感人故事。

  太平角社区法律服务站,在一栋两层的小楼里,郑桂芸的办公室就在一楼。进门,迎面看到郑桂芸正在盯着电脑思索什么,见有人进来,她就抬起笑脸打招呼,于是跟她细细聊来。

  郑桂芸原是青岛市中山路街道的信访助理员。退休后的她,2002年至2016年先后在青岛市南区人民法院、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干人民陪审员。如今,她在青岛市八大关街道太平角社区法律服务站做法律志愿服务、人民调解员,一干又是整整6个年头……

  在区、市两级法院做人民陪审员期间,郑桂芸参加开庭上千次,形形色色的案例让她感慨万千:“因为案件的牵连,看到无辜孩子的那汪汪的眼泪,看到年迈的父母撕心裂肺般的悲痛,还有高墙之内的人在渴望自由时的那种神情,真是令人心碎,那种无助与忧伤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就像一根根钢针在不时地刺痛着我。”郑桂芸动情地说。“法律有红线,人间也有真情!如果有一天、有机会,我能把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和微薄力量奉献给所需要的人,力争把矛盾、纠纷、案件化于未萌、止于未发,让社会多一份安宁、幸福和祥和,那该多好!”

  2016年11月,郑桂芸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来到社区法律服务站,她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宣讲、来访、咨询、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工作中。从那时起到现在,六年里,她跑社区,去学校,进企业,到住家,与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特殊群体涉诉家庭座谈、讲案例。六年的时间里,她成功处结群众来访、咨询、调解案例近八百件,其中,诸如合同违约、遗产继承、抚养赡养、宅基地动迁、人身伤害赔偿等等,不一而足。郑桂芸说:“很多案情并不复杂也不大,但对某一位当事人来说,那就是他的‘天’。”

  老兵老张,老家在农村,兄弟三人。上世纪60年代初,在父母的主持下进行分家析产,三兄弟各分得房屋宅基地院落一处,以“分家单”为据,其中大哥与父母同住。1969年,老张参军入伍后户口随之迁出。不料,1999年中秋节那天,父母住的房子不慎失火,两位老人不幸身亡,分家单也随之付诸一炬。老张的房屋完好无损,多年来一直由大哥管理使用。近几年,该村面临动迁改造,老张多次回家与大哥协商欲收回房屋未果。2019年初,老张以物权保护为由提起诉讼,但庭审中,案由改为继承,经当地法院一审二审判决,被告胜诉。明明是父母分给自己的房子,而且1991年办理的土地建设用地证也均在自己的名下,为什么就不能判如所愿?老张百思不得其解,找到了郑桂芸。郑桂芸了解到来意,首先是和风细雨给予安慰,然后根据老张的诉求,从法理的角度条分缕析,耐心细致向他讲解败诉的原委。郑桂芸动之以情,与老张深度真诚交流: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

  36年前的李先生,还年少轻狂,因抢劫了4元钱,被判刑三年。出狱后,虽然娶妻生子,开个小卖部维持生活,但从此一蹶不振,整天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感到法律不公,自己被冤枉了。她妻子说:“我们家什么都不缺,缺的是欢声笑语。”时至今日,已过天命之年的李先生,直到遇上了郑桂芸,困扰自己几十年的“千千惆怅之结”才被打开。现在其妻逢人就说:“是郑大姐改变了我难以改变的丈夫,给了我们家欢声笑语!”

  在法律志愿服务之路上,郑桂芸收获的感谢还有很多,她把志愿服务活成了幸福和快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第A04版:权威发布
   第A05版:城市更新建设 让生活更美好
   第A06版: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
   第A08版: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
   第A09版:火热的一线
   第A10版:城事
   第A11版:副刊
   第A12版:博览
《蓝调青岛》
太平角的温暖一角
医者仁心 他给了我老伴两次重生的希望
广告
青岛晚报副刊A11太平角的温暖一角 2023-02-15 2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