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4:人物故事
~~~服务“一带一路”项目时 他曾经历过电影《战狼》中手擎国旗通过战场的情景
引航员李磊为国引航 让每一艘巨轮安全进出港
服务“一带一路”项目时 他曾经历过电影《战狼》中手擎国旗通过战场的情景
引航员李磊
李磊远赴国外为国引航。

  工作中,他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生活上,他辗转三地为国引航;内心里,他无惧挑战勇于逆行……作为“船长中的船长”“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青岛引航站高级引航员李磊,毕业后曾在广州港引航站工作。来青工作十年,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无畏胆识,荣获了山东海洋强省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2021年山东省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青岛市第二届“新时代最美劳动者”、青岛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先进个人等多项省市荣誉。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远赴缅甸,服务“一带一路”项目为国引航的经历,他经历战火硝烟,体验电影《战狼》中手擎国旗的场景,在人生旅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扎身引航 做好技术带头人

  李磊出生于1981年,老家在青岛的他,从小就和大海亲密接触。潮涨潮落间的神秘,波涛汹涌时的刺激,让他对大海多了一分向往。考大学时,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航海专业,从黄海之滨来到闽南侨乡,进入集美大学学习。毕业后,他进入广州港引航站工作。在南方乘风破浪的日子里,李磊和妻子相识相知,成立小家,更能体验到父母的不易,思乡之情悄然爬上心头。2012年,李磊回到青岛,进入青岛引航站工作,在黄海之滨开启崭新的人生航程。

  海洋是青岛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港口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要地。青岛引航站成立智能创新引航工作室,着力打造一流高效智能的引航服务环境。凭借过硬的技术,李磊成为这个工作室技术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之一。

  作为青岛引航站的技术骨干,李磊有着丰富的引航实战经验。他曾经参与海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P67装载世界最大半潜船“BOKA VANGUARD”的引航任务,该项任务创造了国内多项无动力船舶装载记录。他参与主持了高难度作业,独立完成了浮船坞“美国骄傲”装载“猎鹰”半潜船以及FPSO“流花”的进出坞作业,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做出积极贡献。

  智能创新引航工作室成立后,李磊在完成日常引航工作之余,放弃休息日,投身到工作室繁忙的探索、研究、实践中去,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各港区中,前湾港区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生产任务。受航道单向通航的限制,前湾港区船舶周转效率和泊位利用效率很难进一步提高,港口发展遇到瓶颈。李磊与工作室同事一起,研发了“套泊热接”作业、“主航道深水航槽直靠”等技术创新项目,通过技术突破解放生产力提升港口船舶周转效率,帮助港航企业降本增效。

  所谓“套泊热接”:即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紧凑安排船舶靠离衔接,离港大船离开泊位后,对接泊位船舶紧随其后进行靠泊,可以将两船的空泊时间压缩到最短。这一国内首创技术创新项目落地,有效赋能了青岛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由于港口检验检疫的需要,集装箱靠港时间增加了不确定性,“套泊热接”作业为保证和提高疫情期间集装箱班轮进出港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这一创新之举今年也被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评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为国出征 《战狼》中的场景曾经历过

  2021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形势下,李磊奔赴疫情高发国——缅甸,肩负起引领超大型船舶靠离泊马德岛码头并培养缅甸引航员的重任。缅甸马德岛港是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和中缅经济走廊的先导工程,使中国与缅甸和整个东盟地区初步实现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由于缅甸引航员缺乏超大型船舶的引航经验,青岛引航站主动承担了该项目缅甸引航员的培训、指导任务,安排骨干引航员以专家身份赴缅工作。

  2021年2月,在马德岛工作的青岛引航员需要换班。李磊主动请缨,承担起赴缅换班的艰巨任务。此时,缅甸正面临着疫情和战乱的双重压力,总统和国务资政等政要被军方扣押,缅甸进入国家紧急状态。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李磊毅然前行。2021年2月21日,李磊从青岛出发前往昆明,然后坐上飞往仰光的航班,开启了为国引航之旅。

  从仰光机场前往酒店的路上,李磊经历了惊心动魄、永生难忘的一幕:一路上到处是关卡,身穿迷彩服、跨着钢枪的士兵,零散的枪声不绝于耳……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过桥时,由于桥两侧被不同的派别把控,双方荷枪实弹。李磊拿出此前准备好的国旗,和电影《战狼》中展现的场景那样,安全通过。

  “当时也没想到,电影中的场景,现实中真应验了。”李磊说,正因为这次经历,每批次前往服务的引航员,出发前都会在行李箱中多放几面国旗。隔离结束后,李磊通过小飞机、汽车、民用木质小船等交通工具,历时近一天奔向马德岛。李磊冒着接近40℃的高温、穿着包裹严密的防护装备、拖着装满防护装备的沉重行李到达马德岛时,体能和精力几乎消耗殆尽。

  彼时的马德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岛,淡水、饮食供应非常艰难。一度连续十几天,李磊的一日三餐都是靠吃面包解决。为了防疫,李磊和当地引航员一起住在隔离楼,活动范围限制在楼里,每天三餐的盒饭、二级防护、被引船和隔离楼两点一线几乎成为李磊工作生活的全部。

  在岛上的工作和生活异常单调和孤独,但肩负着走出国门、为国逆行的光荣使命,李磊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这里,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以“青岛引航,航引世界”为品牌理念的青岛引航站,更代表着中国形象;他不仅是在为缅甸引航员提供一流的引航技术支持,更是在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青岛力量、彰显青岛担当。

  出国在外,无法照顾家人,这让李磊内心充满愧疚和思念。“爸爸,你什么时间回来?”每次跟家人视频,女儿一遍遍地追问,他总会以网络中断为由把视频电话挂掉,以此来掩盖自己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爸爸,您是在为国家工作吗?”一次聊天中,女儿兴致勃勃地跟李磊讲起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她对里面的角色如数家珍。“是的女儿,爸爸是!”李磊说,那一刻,他看到了女儿脸上充溢着的满满自豪和骄傲。

  经过102天的艰苦奋战,李磊完成任务,从缅甸启程顺利回国。

  护航安全 创新举措守护港口水域

  经过隔离和短暂休整,回到岗位上的李磊迅速进入工作状况,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

  海运是国际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渠道,我国外贸货运量的95%以上通过海运完成。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作为和外籍船舶接触第一人,如何保证疫情不扩散成了首要任务。2020年疫情突发时,李磊是第一批专班人员,身穿防护服,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去年,一线引航员工作加隔离时间增加到28天,已走上管理岗位的李磊多次请缨,主动申请到最危险的一线。遇有春节等节假日,更是将休息机会留给同事。

  黄岛油港区是我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但该港区没有防波堤,直接受潮流影响,流向多横流,受岸线和水深的影响,实际潮时和潮汐表有较大差别,给内贸油船的靠离泊造成极大的威胁。去年,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与《船舶引航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法规进一步强调了载运危险品船舶在港区靠离泊时的安全措施。新规施行后,如何保障黄岛油港区内贸油船安全及时靠离、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成为青岛引航站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黄岛油港区的内贸船舶安全,青岛引航站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服务面对面 安全送上船”的活动,要求引航员24小时常驻黄岛油港区,第一时间为船方和码头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保障船舶“随完随开 随到随靠”。李磊跟安技科同事一起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活动启动后1个多月时间里,围绕黄岛油港区的潮流特点,李磊通过线上讲座和现场解答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港区安全保障能力、船舶自引能力以及码头周转效率,得到了海事部门、港航企业的一致好评。“对码头和船舶公司来说,我们引航员能做的就是精益求精,努力创新,持续优化引航服务和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城市发展战略。”李磊说。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徐美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第A0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04版:人物故事
   第A05版:城市更新建设 让生活更美好
   第A06版: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
   第A07版:火热的一线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教育周刊
   第A10版:小记者行
   第A11版:作文课
   第A12版:民生24小时
引航员李磊为国引航 让每一艘巨轮安全进出港
青岛晚报人物故事A04引航员李磊为国引航 让每一艘巨轮安全进出港 2022-07-14 2 2022年07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