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开栏的话:
人民工匠,时代先锋。当下的青岛,正在掀起学习“人民工匠”许振超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热潮。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未来教育》周刊特开设“校园工匠”专栏,深入挖掘职业学校教师典型和学生成长故事,更好传承工匠精神,助力青岛加快打造“工匠之城”。
前不久,第二届全国3D服装数字化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在温州落幕,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张明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20余所中高职学校教师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从初入中职学校的普通学生,到两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再到普通中职学校教师、国赛“金牌教师”,“00后”教师张明明用8年的时间,在自己热爱的服装设计领域完成了一系列身份的转变。如今,她深耕教育教学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就读职校缘于“热爱”
2016年,张明明跟很多同龄人一样,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中考。张明明凭自己的中考成绩,完全可以读一所普通高中。因为对服装设计的热爱,她选择了报考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进入学校,张明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服装设计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被迅速点燃。“艺术源于生活,老师不仅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创新的启迪者,他们经常教育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鼓励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角落捕捉灵感的火花。电影、电视剧中人物别具一格的服饰魅力,商场、服装店展陈的精美服饰设计都可以成为我们专业知识的积累。”张明明说。
高一结束的那个暑假,张明明作为后备队员,加入了学校的技能竞赛训练小组。在平时的训练中,她被老师们扎实专业能力、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深深折服。通常每一套服装的设计都要经过设计样式、绘制图稿、精细裁剪、缝制等过程。老师们为了做出一件完美的作品,常常要在工作台前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老师们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激励我们在服装设计与工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精益求精。”张明明正是在这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影响下,不断追求卓越。她经常扎进实训室打磨、钻研服装设计样式,有时甚至会忙到凌晨一两点钟,力争把服装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
凭借过硬的技能,张明明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赛一等奖、省赛二等奖,并最终捧回全国金奖,获评省优秀学生、省技能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高考时,她免专业技能测试升入大学深造。进入大学后,张明明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梦想,不断精进技艺。2019年,她的成长故事被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收录进《资助育人风采录》。
大学期间,张明明成功地将自己在读中职时的梦想照进了时尚界的璀璨舞台,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这一国家级重量级赛事中脱颖而出,荣获“科技创新奖”,并在青岛时装周上荣膺“十佳新锐设计师”称号。
变换身份传承工匠精神
毕业后,张明明面对多样化的职业道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归职业教育领域,重返母校,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成为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名教师。
日常教学和赛事集训中,张明明总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她经常对学生说:“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将每一件作品都视为艺术品来打造,以严谨的态度追求极致。”她期待自己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期盼着学生们能在求知的道路上凭借过硬的技术与追求卓越的意识,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唯有自身技艺精湛,方能培育出杰出的学生。”这是张明明回归母校执教之初便秉持的坚定信念。为此,她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广泛涉猎服装行业的最新前沿知识,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今年,她和学生同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赛事,学生要备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她则要准备全国3D服装数字化师生职业技能大赛。
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张明明只要有空就会钻入实训室,和学生一起加班加点,指导学生完善每一个比赛细节,掌握每一个环节的比赛技巧。指导学生的同时,她也在努力备战自己的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力压群雄,成功斩获全国一等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也激励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奋力拼搏。
“学校与老师的精心培养让我得以通过技能实现自我成长。我始终坚信,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且坚持不懈的人。”回首来时路,张明明满怀感激。一技傍身,终身受益。在教学岗位上,张明明也正以充满活力的教学风格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