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青岛普惠金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报”,尤其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更印证着青岛金融业持续打造小微友好型融资生态的卓有成效。
今年以来,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等部门,深入贯彻“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聚焦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链建设,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726.64亿元,较年初增长485.46亿元,已超过2022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89%,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处于有监测以来较低水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9%,低于全省0.65个百分点、全国0.71个百分点,企业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为产业园区提供“金融辅导”
为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产业园区、重点产业链倾斜,青岛市印发《青岛市金融辅导助力重点产业链发展实施意见》《青岛市金融服务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以金融辅导和“金融管家”为重要抓手,打造有助于支持产业链引建、重大项目培育、核心技术突破、招商引资攻坚等多环节保障、全要素协同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我市组织228支金融辅导队以下沉产业园区、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全覆盖走访对接、政策产品宣讲培训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14个重点产业园区批复“金融管家”试点,指导管家团队探索建立融资企业“白名单”,深入推广金融问诊会商机制,打造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各管家团队已累计走访园区企业1739家次,摸排融资需求302.87亿元,达成授信金额273.24亿元,完成放款107.27亿元。
纵深推进“十百千万”走访活动
聚焦“重点场景、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民企”,青岛市还组织开展金融机构高管走基层暨金融辅导助力重点项目工作“百日攻坚”,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深入基层、走访对接、指导帮扶,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便捷度、覆盖面,着力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在市级层面,探索建立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组建重点产业链及重点项目金融服务会商专家团队;区级层面,为项目组建服务团队,提供政策宣贯、投融资策划、上市辅导、融资担保等全方位服务。
截至目前,市、区(市)两级已累计组织各类对接活动200余场次,走访企业、项目15632家次,摸排融资需求总计3584.63亿元,达成授信金额1759.93亿元,实际放款661.62亿元。
“金融问诊”聚焦痛点堵点
针对金融高管走基层“十百千万”活动中发现的融资难题,青岛市印发《青岛市深化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服务实施方案》,创新建立了“金融问诊”制度,组织各相关部门、银行、保险、创投、担保等机构的专家进行专项问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机构政策产品,分门别类提出意见,匹配最适合企业需求的方案,并尽快落实到位。此举不但解决了单一机构融资方案匹配度低、对接慢、不精准的难题,也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提供了多应用场景,引起良好反响。截至目前,青岛市共组织“金融问诊”12场次,涉及问诊企业28家、融资需求11.21亿元。对于其中17家“能投”类企业,跟踪金融机构的审批和放款进度,实现“能投快投”,达成授信金额7.33亿元,实现放款5.71亿元;对于7家“应投”类企业,综合施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操作建议,实现“应投尽投”,预计可通过各类途径解决融资需求1.54亿元;对于4家“难投”类企业,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纳入台账,持续研究解决方案,直至问题销号,并向企业做好解释说明。通过“金融问诊”制度,变“不能投”为“能投”、变“不好投”为“好投”、变“单一投”为“多方投”,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持续强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全力优化提升我市金融营商环境。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别制定金融辅导、“金融管家”试点工作指引,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市场主体,深入挖掘潜在客群,不断扩大金融惠企覆盖面,让更多企业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引导银行机构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小微企业历史信息、信用信息,创新特色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