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构成了各类资源、机遇进入一地的“投资指南”。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儿走,资金就往哪儿流,项目就往哪儿落。
因此,对一座城市而言,营商环境就是招商引资的“金名片”。近年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各地纷纷亮出“撒手锏”、地方策。李沧区浮山路街道“三百”(百人·百企·百策)专项招商行动就是其中的有效探索。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是服务,这里面涉及几个核心问题:谁来服务?服务谁?如何服务?100名街道社区干部对接引进100个企业,确定一名街道社区干部作为新引进企业的“服务员”,对新引进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的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服务,争取“服务最优”……浮山路街道“三百”政策的实施,正是对标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个企业从签约落地,到孕育成长,再到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引得来落不下,也不能“水土不服”难以发展,因此营商服务需贯穿企业生长的全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取“管家式”“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吸收阳光、雨露。
要保证企业引得来。招商引资,首先要搞明白引什么?不同地区资源不同条件各异,招引的方向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自己的产业方向确定招引目标。如浮山路街道就确定了4个招商重点:全口径纳税超过20万元以上的企业、规模以上拟纳统的企业、投资过亿元项目,以及小总部企业。目标确定了,就要有所行动,要明确责任主体,发挥主动性,带着政策和举措“走出去”。
引进来还要留得下。项目能否顺利落地,除了企业自身,考验的还是各级各部门服务项目落地过程中投入的真功夫。要坚持“无事不扰 有呼必应”的服务理念,主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程协调办理项目落地的各种手续,及时协助解决项目实施链条中的各类难题,帮助企业早开工、早投产。
留得下更要发展好。作为企业的专职“服务员”,要深入企业,在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的同时,还要研究其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协助企业制定发展计划,深入企业推送惠企政策,确保政策直达。同时,坚持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企业之间信息资源共享,赋能企业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营商环境好了,企业就会趋之若鹜,企业发展好了,可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落地,从而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双向奔赴。从这个意义上讲,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