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4:理论周刊
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聂晓莹 刘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是青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青岛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强大引擎。

  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增长黄金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加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仍表现出极强的增长韧性,成为后疫情时代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我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塑造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瞄准前沿领域加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力量。青岛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应发挥自身产业基础雄厚、科研力量集聚的优势,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机遇,加快实体经济换挡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竞争新焦点。从国际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的激烈竞争。从国内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城市招商引资和培育发展的重点,上海、深圳、重庆、广州等龙头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苏州、成都、杭州、南京等对标城市优势彰显,宁波、无锡、郑州、长沙等经济体量相近的城市雄心勃勃。青岛亟须加大新兴产业招引和培育力度,力争在城市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近年来,青岛市始终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目标定位,谋篇布局的24条产业链中有21条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青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高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

  科创能级明显增强。国家深海基地、高速列车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发展。青岛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5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

  政策环境日趋优化。青岛市先后出台综合性和专项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高清视频示范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进行奖励,对药械研发及成果转化、设立区域总部的医药企业等进行补助,设立氢能等产业基金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区位条件国内领先。在国家发改委首批公布的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中,长三角城市群凭借14个产业集群坐拥榜首,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则以7个产业集群的成绩与京津冀城市群并驾齐驱,位居第二,高于粤港澳大湾区的6个产业集群。

  推进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聚焦补链强链招引项目。项目招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强链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产业基础的有效方式。一是创新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谋划生成机制,重点在于调动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尤其是“链主”企业参与项目招引的积极性,打造“企业提需求、部门谋项目、招促办找项目、区市(功能区)跑项目、联席会定项目”五位一体衔接推进的工作闭环。二是用好市属国企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工作机制,建立国资国企项目招引合作平台,对亟须补齐的产业链断点和一些重大项目进行联合招引,集众智、聚众力,综合运用全市股权投资、产业基金、创投风投等各种力量招引项目,加强产业链补链、强链。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着技术突破、产业引领、生态营造等作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青岛可借鉴武汉等城市经验,对具有先发优势的链主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一是挖掘战略新兴领域潜力企业,聚焦前沿技术领域,依托现有的京东方、蔚蓝生物、高合汽车等重点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引入一批高潜力科技企业落户,扶持一批拥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瞪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二是鼓励企业强强联合,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体化企业集团。尤其是生物医药等侧重基础研究周期长、投入大的领域,可在药物筛选、技术研发等方面创新合作机制,提升全市行业竞争力。支持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成立产业联盟,围绕关键核心环节,加强研发、技术、人才等交流合作。

  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青岛可借鉴合肥等城市经验,紧跟技术前沿,创造条件加快从基础到小试、中试的转化过程,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优势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或联盟。整合全市产业发展基金,借助国企平台公司等资金力量,布局重点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围绕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等重点领域,组织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鼓励企业牵头承担国家技术攻关任务,并对形成应用成果的给予不同额度奖励。二是积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市场化应用场景,编制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和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实施新技术新产品场景应用和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同时加大对首台套产品的采购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尽快抢占市场。

  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领军人才和核心团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青岛应把人才招引摆到与项目招引同等重要的位置,打造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一是持续推进“人才强青”计划,发挥区域、地缘、人文、产业等多方面优势,围绕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本链“四链合一”,大力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提升高端人才吸引力。二是加强产业型人才激励,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领域,支持奖励一批高水平人才团队。制定创新创业团队考核评估机制,根据创新成果在青岛的产业化成效,给予不同程度奖励。三是健全急需人才目录,根据全市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需求,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建立急需人才目录,明确人才等级及优惠待遇。四是创新以才引才、企业引才等方式,建立引才平台,鼓励企业和个人利用自有资源引进相关团队或高层次人才,并根据引入的人才等级给予支持。

  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基础。青岛可借鉴深圳等城市经验,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专业化中介服务等,构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硬软条件。一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5G、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为核心的数字新基建,搭建全国领先的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的算力基础设施,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发展基础。二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创投、风投集聚优势,创新投贷保联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融资方式,精准围绕重点产业实施优惠利率中长期信贷专项贴息政策。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发展研发和设计服务、信息服务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聚焦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知识产权、节能环保服务等。

  (作者单位: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理论周刊
推动文化“两创”蓄势出圈
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升海岸带生态景观质量助力青岛城市更新
青岛日报理论周刊04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03-19 2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