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2:寻找老物件 见证新时代
民间收藏者丁麟修:~~~
~~~
~~~
~~~
信息真实性由提供者负责,请读者慎重选择。~~~●本报所选部分稿件、图片作者姓名及地址不详,敬请相关作者与本报编辑部联系,以便寄送稿酬。
民间收藏者丁麟修:
留住百年乡愁 传承民俗文化

  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东寺村,有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大庄寺民俗博物馆,里面展示着上千件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物件。这些宝贝的主人丁麟修多年来执着地收集各种民俗老物件,让这些承载着时代记忆与文化情怀的珍宝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我收藏这些老物件,就是为了留住乡愁。”67岁的丁麟修,退休前是一位在工信局工作的公职人员。他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将自家农村的老房,打造成了一座小型民俗博物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在看到本报联合青岛市档案馆举办“征集老物件”的消息后,丁麟修表示,愿意将其中几件藏品,与大家一起共享。

  老物件里的乡愁记忆

  丁麟修自幼便对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尤其钟情于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具,惊叹于古人凭借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实用而美观的“工艺品”。

  “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到处搜集老物件。”丁麟修说,从清朝时期的车轮,到50年代的药箱,再到煤油灯等生活用品,他积攒的各类物件多达上千件。“家里人不理解,总觉得我捡回来的是些‘破瓢烂罐’,毫无用处还占地方。但是在我看来,它们件件都是宝贝,不仅展现着中国传统工艺韵味,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

  几十年来,丁麟修一有空闲时间便翻山过村地“淘宝”,朋友们知道他的喜好,发现一些有趣的物件也会告诉他。为搜齐一套完整的老物件,跑个三五天辗转数百公里是常有的事。渐渐地,收藏的老物件越来越多,也吸引很多人慕名来参观,丁麟修则会详细讲解老物件的来源、用途以及背后的民俗知识。

  老房子变身民俗博物馆

  随着收藏的物件越来越多,存放成为一个大问题。2013年,丁麟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自己村里的老房子改建成一个“小型民俗博物馆”,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展示他的“宝贝”。丁麟修亲自设计布展,每一件老物件都被精心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走进这间不足一百平米的简陋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年代。

  在村里建博物馆,丁麟修是第一个。小小博物馆建成后,不仅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观,还引起了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有人提出购买丁麟修的藏品,但都被他婉言谢绝。“这些老物件都是我精挑细选,精心修整过的,给多少钱我都舍不得卖。”有些物品因为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但经过丁麟修的巧手修整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丁麟修表示,他在修整这些老物件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让老物件活起来

  旧农具、老家具、古木雕、锈迹斑斑的铜壶、具有年代感的油灯等各种老物件摆满了丁麟修的小小博物馆。丁麟修表示,他在收集这些老物件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农村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未来,丁麟修计划将房子扩建,以便容纳更多的老物件和游客。“希望每一个物件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时间、年代、名称、用途。就像跟它们对话一样,让沉睡的老物件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扬。”丁麟修说。

  记者 尚美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寻找老物件 见证新时代
   第A03版:婚恋
   第A04版:悦读
   第A06版:延年益寿
   第A07版:文史
   第A08版:时事坊
留住百年乡愁 传承民俗文化
说说我家的“老物件”
广告
广告
启事
老年生活报寻找老物件 见证新时代A02留住百年乡愁 传承民俗文化 2024-11-01 2 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