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朋友圈,就像进入一个病友科普群。”
连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阳过”经历。这些段子,除了让看到的人们忍俊不禁外,更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阳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担忧焦虑无济于事。
从过去的避之不及,到如今的侃侃而谈,“阳过”的人不觉得有啥不好意思,乐于分享交流“治疗经验”,“阴着的人”也能大大方方地慰问,祝其早日“阳康”。一来一往之间,不仅彼此增加病情了解,也纠正了错误认知,缓解了紧张焦虑的心理。
朋友圈不单承载个人情绪,还能互通有无、守望相助。有朋友突然“中招”,没来得及囤货购药,来自亲朋的慷慨“闪送”,堪称“雪中送炭”。这种莫大的情感支持,是关心鼓励。
随着更多“阳康们”现身“说法”,人们面对未知的恐慌便少一分。更为重要的是,当疾病的神秘一面被打破,这道隔在疾病和治愈之间的墙——病耻感也“不攻自破”。
当更多人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直面奥密克戎,一次次战胜病毒的过程,一个个居家自愈的案例,同样是将信心传递到更广泛层面,从而真正改变社会认知,对社会心理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当然,“阳过日记”并非专业科普,每个人也因人而异,大家参考借鉴就好,还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恰当的防范与治疗措施。
此外,经此一“疫”,大家也普遍形成了一种共识——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加自身抵抗力,才是“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正确姿势。无论遭遇何种疾病,身体素质都是最可靠的“堡垒”。
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