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1月4日讯 11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青岛市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总体情况。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
建设现代海洋中心城市
为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印发实施《青岛市2035年海洋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制定《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全面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8个海洋重点产业明确突破方向和工作举措,推进实施10个引领性创新平台和20个标志性重大项目,健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1+8+10+20+N”的海洋工作推进体系。
海洋科技优势突出
青岛海洋科技优势突出,集聚了全国30%的海洋高端人才、40%的高端涉海机构、50%的海洋领域领跑技术,均居全国第一。实施“海洋之星”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青岛现有规上涉海企业3121家、占全省的30%左右;通过实施青岛市海洋人才集聚行动和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青岛现有海洋经济活动从业人员总量约103万人,海洋人才近40万人,占全市人才的15%左右;通过推进“海创计划”“沃土计划”“硕果计划”,截至目前,青岛共获批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4家、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3家,分别占全省的44%、27%。
邮轮旅游强劲复苏
“国信1号”上半年产出大黄鱼800吨,15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2-1号”顺利出坞,“国信2-2号”建设进度超过70%。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2-2号”养殖网箱投入使用,在养三文鱼超过53万尾。青岛成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邮轮旅游强劲复苏,年内运营邮轮航次达23个,青岛往返日韩航次平均上客率达90%。
开辟230条集装箱航线
多年来,青岛着力提升港口枢纽功能,海向开辟230条集装箱航线,数量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陆向开通82条海铁联运线路,布局50个沿黄内陆港,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保持全国首位。今年1—9月,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47亿吨、增长4.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16万标箱、增长8.0%。同时,制定出台《青岛市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青岛港岸电数据平台上线运行,1—9月份,岸电接电量达到664万kWh,同比增长472%。
协同推进污染防治
强化海洋生态治理。“一湾一策”协同推进污染防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3%。完成小岛湾、古镇口湾等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确保灵山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年底完工,青岛市已通过自然资源部2025年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竞争性选拔,并以第一名成绩入围。持续推进胶州湾“净湾行动”,建立浒苔常态化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开展互花米草综合防治。
建成“智慧海洋”系统平台,对存量休闲海钓船舶分类分步进行规范提升,促进休闲海钓船舶管理规范有序。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渔业港口布局规划,提升依港管船能力。开展“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四海一家”(海洋、海岸、海事、海警)执法协同,严厉打击禁渔期偷捕、渔船碍航、涉渔“三无”船舶等违法违规行为。
与50个国家的88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成为亚洲唯一的联合国海委会“海滨之城平台”创始城市,在2024年联合国“海洋十年”大会主论坛上作为唯一城市代表作特别发言。推动与太平洋岛国开展海洋渔业等领域交流合作。
下一步,青岛将锚定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目标,深入落实《青岛市2035年海洋发展远景规划》和《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全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