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5:青岛面孔
~~~婆婆的陪嫁品成为女儿们的珍藏品 一只装粮纸缸见证了荆长艳一家人42年的生活变迁
一只纸花缸 三代“传家宝”
婆婆的陪嫁品成为女儿们的珍藏品 一只装粮纸缸见证了荆长艳一家人42年的生活变迁
  荆长艳的馒头坊生意红火。

  承载了无数记忆的纸花缸。

  褪色的花纸早已泛黄,内壁糊的报纸字迹已模糊,缸盖皴裂翘起——这是一个有些残破的纸花缸,缸体上爬满岁月的痕迹,但喜庆的图案依然可见。这个老纸缸静静地摆在何家社区久香园铁锅大馒头铺内,老板娘荆长艳告诉记者,它是自己婆婆林先玲出嫁时带来的陪嫁品,42年的时光流淌而过,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记录者,见证了这个小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

  纸花缸和白面的故事

  1982年,25岁的林先玲结了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让这对新婚夫妻连一只储存粮食的瓦缸都买不起,林先玲的姨妈便动手用废旧报纸、书籍和纸壳为他们糊了一口纸缸。色彩艳丽的花纸包裹在缸体上,花团锦簇的纹样为这个小家增添了一抹亮色。

  “一般新人结婚、兄弟分家的时候,长辈都会送纸缸,里面放入米、面等粮食,寓意小辈们的小日子越过越好,顿顿吃饱饭。”林先玲抚摸着纸花缸表面的裂纹回忆,那个时候,家里常常揭不开锅,缸里的白面一年到头总也装不满。“当时白面很珍贵,只有过年或家里人生病的时候才能吃。”林先玲只能趁无人的时候,偷偷闻一下白面的香气。“有一次我小叔子生病了,家里给他做了一碗掺了白面的稀薄疙瘩汤,我当时特别羡慕,甚至遗憾为什么生病的不是我。”林先玲谈起那段往事,不禁莞尔。后来,她和丈夫分出去单过,分到了半缸白面,只够现在包两顿饺子。

  “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我们也一门心思努力拼搏,这日子越过越好,缸里的白面也越来越多。”林先玲告诉记者,几年后,这只纸花缸已经装不下家里的白面了,她就去集市上买了一只大瓦缸。后来大瓦缸也装不下了,一袋袋白面堆进仓房,纸花缸慢慢消失在生活中。

  白手起家开起馒头坊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林先玲的儿媳荆长艳无意间在仓房的一角发现了这只纸花缸,灰扑扑的纸缸早已褪去华丽的色彩。荆长艳从婆婆那里听说了纸花缸的来历,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将它放在了自家的馒头坊内。

  “看到它,我就想起我们家馒头坊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荆长艳回忆,她和丈夫从2009年开始创业,白手起家开办了馒头坊,生意刚有起色,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焚烧殆尽。“在最困难的时候,街道领导送来3万元救助金,鼓励我们重燃创业激情。”荆长艳颤抖着接过这笔沉甸甸的救助金,决心从头再来。她四处拜师学艺,并将当地特色融入面点制作中。2014年,荆长艳制作的馒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上合峰会期间,荆长艳精心制作的王哥庄花样大馒头被摆进央视演播大厅;春节时,她的大馒头还登上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大馒头成为这个幸福小家的“宝贝”,纸花缸也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成为一家人走向幸福生活的见证者。

  姐妹俩捐赠“传家宝”

  在得知崂山区档案馆正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老物件后,荆长艳一家不由得想到了纸花缸。这时,纸花缸已经被传给了荆长艳的女儿——17岁的何语轩和11岁的何语涵。姐妹俩商量了很久,最后决定忍痛割爱,将纸花缸捐赠出去。

  今年7月25日,这只陈旧的纸花缸被捐赠给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作为一件记录了四十余载光阴的民俗老物件,它记录了过去的艰辛,见证了现在的幸福,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开始时心里有点舍不得,但想到这件老物件放在档案馆里展示,感觉我们家的故事能被更多人见证,也能让大家了解纸花缸背后的民俗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何语涵告诉记者,姐姐在2019年时还以纸花缸为主题进行了宣讲,并获得了全省宣讲大赛一等奖。

  “每当听到这段纸花缸的故事,我都会感慨万千,每顿饭都可以吃上白馒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变,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何语轩当年的宣讲词动情地诉说着自己对纸花缸承载的往事的无限感慨,纸花缸的身影虽然已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出,但它见证了劳动人民的拼搏奋斗,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让纸花缸重回人们的视野,铭记过去的笑与泪,才能更好地迈向未来。

  老物件唤起民俗记忆

  7月25日,记者来到荆长艳家中,林先玲和她的姨妈正在院中制作纸缸。只见浸泡了两天的废旧纸壳在老人们的揉搓下,逐渐变成一盆浓稠的纸浆。

  “制作一只纸花缸,首先要泡纸壳,至少泡足两天才能泡透,揉纸浆时更省力。”林先玲在用作坯体的陶瓷缸上罩上旧床单,先刷一层胶水,再均匀地糊上一层纸浆。糊好整个缸体,纸缸便初具雏形,只需盖上湿布,在多风晴朗的天气里晾晒几日,便可得到一只结实的新纸缸,之后再用各种图案的花纸加以装饰。

  “纸花缸、纸笸箩等纸制品是崂山人民在物资匮乏年代制作的日用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崂山区档案馆工作人员郭梦淳告诉记者,崂山区档案馆目前已经征集到了二十几件形态各异的纸花缸。

  据青岛市文史收藏家杨德胜介绍,用于装饰纸花缸的素材范围十分广泛,火柴盒纸、水果罐头包装纸、喜庆的花纸,甚至旧书、旧教材、旧报纸,都可用于纸花缸的装饰。“通过纸花缸外的装饰图案,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俗,历史便以纸花缸的形式留存了下来。”杨德胜展示出几种花色、形状各异的纸花缸、纸笸箩。由于制作人的趣味和手艺、容器的用途各不相同,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今,纸花缸的制作技艺已很少被使用了,但是这些老物件作为实物档案保留了下来,未来,它们将通过展览展示、视频演示等多种途径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郭梦淳说,这也是征集老物件的意义所在,将时代的记忆重现于参观者眼前,民俗文化也由此流传下来。

  人物名片

  荆长艳

  年龄:42岁

  身份:王哥庄街道何家村村民

  这只纸花缸见证了老一辈人当年生活的不易,见证了公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的过程,也见证了我和丈夫白手起家的经历。”

  你有故事,请联系我们

  早报热线:82888000

  链接

  老物件

  持续征集中

  实物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为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优良民俗民风,留存原味乡音乡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崂山区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各类民俗老物件,包括:家庭生活、农业、手工业、童趣、女红、教育、中医等种类的老物件、老照片、老视频。

  崂山区档案馆目前已收集约3500件老物件,档案馆将为捐赠人及所捐赠物件登记造册留名,并建立专门库房进行安全保管,热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踊跃捐赠。

  联系人:林先建

  联系电话:88996592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见习记者 吴涵 实习生 朱倍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赢战法兰西
   第A03版:发布
   第A04版:大爱青岛
   第A05版:青岛面孔
   第A06版:青岛与世界干杯
   第A07版:身边事
   第A08版:都市圈
   第A09版:短新闻
   第A10版:周末嗨钓
   第A11版:人文青岛
   第A12版:文艺评论
一只纸花缸 三代“传家宝”
青岛早报青岛面孔A05一只纸花缸 三代“传家宝” 2024-07-27 2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