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8:都市圈
~~~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张广超的20多项科研成果已在各地煤矿实现应用
~~~
~~~即墨区“移风葡萄”开发成为特色旅游农产品
~~~
“井下教授”把论文写在“煤海”里
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张广超的20多项科研成果已在各地煤矿实现应用
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张广超(右一)解决煤矿巷道支护的重大技术难题。

  早报6月28日讯 今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一项千万级重大横向项目,主要解决煤矿巷道支护的重大技术难题。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授张广超是这一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签约之后,张广超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煤海深处,到井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坚持下矿井甘当“地下工作者”

  今年37岁的张广超,于2017年到山东科技大学工作,35岁时被破格聘为教授,36岁时担任博士生导师,从青年教师到博士生导师,再到获得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张广超用了不到7年时间。目前,张广超已完成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获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40余篇论文,授权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张广超坚持把理论成果带到煤矿一线,将自己的论文、专利种在“煤田”里,20多项科研成果已在各地煤矿实现应用。将实验室搬到地下几百米的矿井中,张广超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工作者”。一有时间就去煤矿现场,在煤矿就一定下井。这是张广超“雷打不动”的习惯。

  2020年,张广超牵头成立深部动力灾害预控科研团队。四年时间,张广超带领着团队成员东奔西走,寻找生产问题难题,足迹遍布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50多个煤矿现场,不断深入井下实测一手数据资料。张广超说,“我们这个专业,必须奋战在一线,采场就是理论研究的战场。”就是这种信念,驱动着他和团队成员多次放弃休假,舍去和亲人团聚的机会,“泡”在煤海里,发现解决制约生产的一个个瓶颈问题。

  在矿井采场这个“天然实验室”里,张广超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围绕深部强采动巷道围岩防控难题,建立“基础理论—工艺方法—技术装备”技术体系;围绕巨野矿区厚松散层下深部巷道冲击问题,提出“封—扩—断—支—注”多层次联合控制技术;针对兖州矿区巨厚红层下强矿震频发问题,提出“岩控—降能—减震”的强矿震调控原理与方法体系……

  让学生“扎根”一线完成论文

  在张广超的每一个项目中都活跃着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身影。

  陶广哲是张广超的首批硕士研究生之一,跟随张广超常驻工程现场。在现场的日子里,陶广哲不仅学业成绩优秀,还发表了4篇论文,授权12项专利。陶广哲坦言,“每一项成绩,都与张老师的现场指导密不可分。”

  陶广哲说,有一次,与张老师一起到郭屯煤矿现场实践。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中,他们获悉企业生产遇到深部巷道锚固围岩受卸压措施影响破坏严重的难题。“巷道锚固体卸压破坏问题,我们能不能解决?”从现场回来,张广超便组织学生开展了4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第二天,他们就带着解决方案来到了郭屯煤矿,当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研发出了“卸—固”协同防控技术,解决了困扰郭屯煤矿多年的难题。

  采矿工程2019级学生左嘉诚对张广超的谆谆教导记忆犹新,“张老师对学生成长十分关心,我们经常能对一项试验,一个难题,通宵达旦讨论。一篇论文,张老师能给我们改15遍以上,飞机、火车、出租车,工程现场、矿区宿舍……处处留下了张老师指导我的身影。”左嘉诚说。

  如今,张广超培养的博士、硕士在读期间,已有15人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他将继续带着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为祖国煤矿发展赋予强大的力量。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 通讯员 韩洪烁) 图片由校方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划重点
   第A03版:今日看点
   第A04版: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第A05版:身边事
   第A06版:身边事
   第A07版:请拨82888000
   第A08版:都市圈
   第A09版:身边事
   第A10版:周末美食
   第A11版:人文青岛
   第A12版:文艺评论
“井下教授”把论文写在“煤海”里
区市级消防救援局挂牌
小葡萄“激活”整个农旅市场
垃圾分类妙招进社区
青岛早报都市圈A08“井下教授”把论文写在“煤海”里 2024-06-29 2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