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桐
地处苏南的无锡,市内有两座山,一名锡山,一名惠山。
说是两座山,其实不过是突出于这片丘陵地带的两块高地而已。由于两山毗邻,又地处市区,山头之上郁郁葱葱,加之历年的修整装点,精雕细琢,便逐渐成为苏南一带颇有名气的市内山头公园“锡惠公园”,惠山泥人,得名自其中的惠山。
然而,惠山泥人的名气,却又比惠山大得多,甚至只知道惠山泥人,不知道泥人的故乡无锡也不足为怪。至于惠山泥人的历史究竟要追溯到什么年代,我未曾深究,不敢妄言。然而,艺人们那种巧夺天工,匠心独运,化泥土为神奇的造型技法,以及出自他们之手的一件件栩栩如生,娇憨百态,精灵古怪,鲜活可爱的泥塑精品,实在是让人无法不对这门艺术爱不释手,惊叹叫绝。
无锡的惠山泥人,就像盛开不败的繁花,源自民间,绽放于民间。走在无锡的老街小巷,随处可见简朴的店面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泥人。这些泥人都是店主自己制作的。如果你走近这些小店,主人一面和顾客搭着话,一面还在忙着为手中的泥人整形着色。据说,这些人家的小孩子放学以后,要先用小手捏上几个泥人,大人才放他们到外面玩耍。这算是他们的一项家庭作业,又算是帮大人干家务。我想,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观念,自幼体味生活的不易,以至于陶冶孩子们的情操,都不无益处。当然,接下来对这些半成品的再加工,都是大人们的事了。
陈放在我书架里、案头上的各色泥人,无论是京剧脸谱,还是传统“阿福”,件件都活灵活现,光彩夺目。那套《西游记》人物,虽单个体量仅有蚕豆大小,但以形传神,静中有动,令人叹为观止。去年,我又带回一套总共百余个《红楼梦》人物,有序地摆放在精致的小木匣内。每每打开观赏,那扑鼻的泥土的芳香,令我情不自禁地把眼前的人物造型和书中的文字刻画两相对照,竟是那样的贴切,那样的惟妙惟肖。我想,眼前这组惠山泥人,不但是对《红楼梦》的艺术再创作,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生动诠释。
每游无锡,我必带回一些各色惠山泥人。这些泥人,多是在当地小作坊里买到的。如果有一天你也流连在无锡的老街小巷,驻足在一家小店门前,眼见一团泥巴不一会就变成了鲜活的泥人时,你定会想,那位戴着老花镜,一边伏案雕琢着手中的泥人,一边友善地与你搭话的老先生,大概就是一位大隐隐于市的泥塑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