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4:五月风
书的命运

  ●侯修圃

  图书的命运,主要指图书的保存和传承问题,此问题不啻涉及藏书人的心血问题,弄不好会伤害了读书人的心,至于能否伤及后一代也难说。曾在报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一生喜欢读书和藏书,当然他收藏的不是古籍,也不是孤本或善本,主要是当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学作品。他的藏书量也不太多,五六千册的样子。他想到百年之后,这些书籍如何处理。他首先想到传给儿孙,令他失望的是儿孙不喜欢,怕当废纸处理了。他看到报纸上有消息说,作家叶永烈先生把自己收藏的书籍和作品手稿捐赠上海图书馆,上图给叶永烈先生专门设立了陈列室。这事启发了他,他到一家图书馆联系,图书馆方面说,你不是名人,你收藏的书价值不大,被婉言谢绝。如此一来,图书成了老先生的“鸡肋”。这个问题是个有趣的问题,即使是名人,如果家里人不喜欢,也难逃藏书流失的命运。

  前些年,有一位诗人朋友,名气不很大但也不小,他65岁仙逝后,毕生的藏书和诗集被卖给了废品店,有人在李村集上购买到他散失的书籍。一位名气不大不小的诗人,藏书和作品集竟流落地摊,不仅是这位诗人始料不及的,也使诸多读书人寒心和遗憾。这不仅是诗人的悲哀,更是文化传承的悲哀。图书一直是读书人的宝贝,也是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成果,即所谓著书立说,文化传承。这些成果更有作者的艰辛和血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有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作者的不幸遭遇和个人的发愤,无疑给人类留下了一笔财富,后人理应尊重,不爱惜图书连自己都对不住,别说对不起先贤了。同样,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用泪和血写成的。

  古代印刷乏术,读书人往往将典籍抄写几部分存于深山或古刹,被后人发现之后,印刻成书,流传下来,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今存书不需放在深山古刹之中,问题是如何解决民间藏书的留传,这是一个老课题也是新课题。现在存书主要靠图书馆,图书馆自然有责任接收民间藏书,名人也好,非名人也罢,一律收纳。这样一来,工作人员自然要费一些工夫,做一些去杂存真的工作。如此行为,一是给藏书人以慰藉装点,二是有利文化传承,三是有利于教育和影响后代,此等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喜迎二十大 非凡十年·青岛答卷
   第A03版:喜迎二十大 非凡十年·青岛答卷
   第A04版:今日看点
   第A06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第A07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8版:深读
   第A09版:发布
   第A10版:一线探访
   第A11版:身边事
   第A12版:都市圈
   第A13版:悦读周刊
   第A14版:五月风
   第A15版:地产周刊
   第A16版:业界
秋夜露营
书的命运
神奇的惠山泥人
闪电裂破云的罩衫
歌词里的爱情
青岛早报五月风A14书的命运 2022-09-29 2 2022年09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