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您最近身体好吧?”“哦哦,我中午吃得挺饱。”……跟上了年纪的老人交流,常会出现这种哭笑不得的场面。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日渐衰老的他们听力往往会下降,必然导致日常言语交流受到影响,而这会大大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9月25日(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听力损失?老年人又该怎样减缓听力损失?助听器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佩戴?海慈医疗集团本部耳鼻喉科专家与读者们聊聊这件事。或许,对老人来说,今年重阳节最好的礼物就是一套助听器。
听力下降吃药治疗?
具体分析!
“现在跟你妈说话,总是会听岔,明明说的是这个意思,理解成那个意思。说轻了,说听不到;说重了,又说我态度不好。有时嗓门要提高八度,邻居还以为我们在吵架。”前不久,出差回来的小华一进家门,父亲就跟她说起了母亲这两周的变化。小华带着妈妈来到了海慈医疗集团本部耳鼻喉科的诊室。经过询问病史、听力测试等,医生发现小华妈妈的听力水平已属于重度听力损失,符合老年性耳聋的特点。临床上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称为“老年性耳聋”。
海慈医疗集团本部耳鼻喉科主任、西院区耳鼻喉科学科负责人刘盛林指出,对于急性听力下降,药物治疗是改善听力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及营养神经药物、激素等,加之中药、安神补心药、针灸、理疗,中西医并重特色疗法,对于突发的听力下降及耳鸣患者,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或治愈。但小华妈妈听力其实已下降了有半年以上,只是家人没有注意而已。她是重度听力损失,建议佩戴助听器,这样会对她的听觉障碍有明显改善。小华妈妈最终在刘主任建议下,接受了佩戴助听器。“交流顺畅了,那个喜欢跳广场舞的妈妈又满血复活了。”小华说。
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这是误区!
配戴助听器是改善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大部分老年性耳聋患者的首要选择。“对于长期耳聋或用药物干预无法获得良好效果的重度耳聋,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是治疗的重要方法。”海慈医疗集团本部耳鼻喉科副主任葛洪洲介绍,这是因为听力有“用进废退”的特性,对重度耳聋患者来说,及早佩戴助听器有助于延缓听力损失的进程。
很多老年朋友也想过配助听器,但有“助听器会越戴越聋”的误解。面对疑问,葛洪洲指出,实际上如果不及早干预,长期下去耳朵毛细胞得不到声音的刺激,反而会加速听力退化,加重耳聋。成年听力障碍者尤其语后聋患者需及时佩戴助听器,因为听不到、听不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患者会渐渐遗忘一些长期听不见的声音,致使后期佩戴助听器效果亦不理想。
自己上网买助听器?
可别大意!
助听器有很多种类,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呢?记者调查了解到,助听器的原理是通过基本元件将环境中的声音放大并传入耳朵。目前大多数助听器都是数字式助听器。常见的助听器类型包括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助听器、耳道内助听器等多种。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首要的是先预约到专科门诊进行详尽的听力学检测,专家在获得精细准确的双耳听力损失程度数据后,才能为佩戴助听器提供精准的验配方案。
“不要忽视老年人的听力下降问题,更不能随意购买和佩戴助听器。”专家提醒,网购助听器不适合佩戴,每个人的听力损失千差万别,即使性质或程度相同,但每个人生活习惯和对助听器声音的感受也不一样,佩戴助听器前要到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专科及听力相关检查,看看是否符合佩戴要求,然后在专业验配指导下验配。
/ 健康贴士 /
老年性耳聋可以自测
葛洪洲介绍,听力筛查是及早发现、及时管理听力损失的有效方法。对中老年朋友来说,日常生活中养成好习惯预防老年性耳聋尤为重要。例如,安全用耳,避免使用过硬的工具挖耳勺、发夹等掏耳朵,以防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造成感染而影响听力;积极治疗感冒、鼻炎、鼻窦炎等,避免使劲擤鼻涕,避免病菌进入中耳腔引起急性中耳炎;戒烟戒酒,避免熬夜、疲劳;避免噪音的长期刺激。此外,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营养,避免高血脂,保持血管弹性。
以下自测老年性耳聋的方法,也可参考,有需要时应及早去医院就诊:1、在正常音量下看电视会听漏一些词语;2、鸟叫声听不见了;3、面对面交流时经常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4、在人多嘈杂的餐厅时很难加入对话;5、不分场所,说话的音量会不自觉加大;6、打电话不顺畅,经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7、出现耳鸣、失眠、眩晕症状。
年轻人别总戴耳机
刘盛林主任提醒,根据现阶段的调查,听力损失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听力损失日趋年轻化,全球至少有11亿年轻人存在因不良用耳习惯而带来听力损失的风险。很多年轻人生活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较大,这些都可能是耳聋的诱发因素。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耳机这类电子通信设备的最大分贝可达115分贝,如果不注意适当间歇,极有可能造成耳聋。即使耳机的音量并不大,长期使用入耳式耳机对人们的听力仍然会产生一定的损害。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图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