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9月26日讯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在平度市,有这样一位孝老爱亲的典范,她叫梁秀美,是平度市店子镇小青杨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20多年来,她用自己的善良和默默付出,从最初的好儿媳,到如今的好婶婶,为家庭连起了一条爱的纽带。近日,梁秀美获评第125期“山东好人”。
主动站出抚养侄子
故事还要从20年前说起。1993年,梁秀美的妯娌不幸去世,两年后小叔子罹患癌症,经救治无效离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只留下了一个10岁的孩子。“孩子失去父母,也没人照顾,真是怪让人心疼的。”于是,梁秀美主动站了出来和丈夫说:“我们把孩子接过来照顾吧!”其实,原本丈夫就有这样的想法,但因担心妻子不同意,就一直犹豫着没张口,没想到梁秀美自己主动提了出来,两个人一拍即合便决定了。就这样,梁秀美多了个“大儿子”,但是孩子由于失去双亲,性格较为孤僻,不爱与人交流,每天都跟个“小刺猬”一样,有些偏执不听话。面对这种情况,梁秀美从来不打不骂,总是耐心询问、尽心照顾,她深知侄子脆弱敏感,所以待他比待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渐渐地,侄子理解了梁秀美的良苦用心,慢慢融进了这个新的家庭。
梁秀美回忆,侄子初中毕业后便不愿意再继续上学了,“孩子很懂事,说我为他付出了很多,尤其他来了后,让家里的负担更重了,所以他一心想早点出去上班挣钱补贴家用。”那段时间梁秀美怎么劝都没用,但孩子还小,总不能让他在家种田或外出打工,梁秀美就想着不管怎样,得让孩子有个傍身的手艺,将来可以有个吃饭的门路。于是,在知道拗不过侄子后,她便建议孩子当海员出海锻炼。梁秀美虽然读书少,没有文化,但她总是用真诚和真情照顾着自己的侄子,将他视如己出,竭尽全力去弥补这份缺失的“母爱”。那时候许多人建议她将侄子送进福利院,都被她一口回绝,“别人不会教导他学习,不会关心他冷暖,万一冻着了、伤着了怎么办?”简单却坚决的话语背后,承载着梁秀美20多年如一日的无私付出,承载着一份特殊且珍贵的情感。
细心照顾长大成人
转眼到了2008年,梁秀美的侄子已经25岁了,在农村,这个年龄的青年大多都已经成家。“但侄子总是不愿意找对象,他觉得家里有弟弟妹妹,还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作为老大,既然家里这么困难,他就应该多打工多挣钱。”梁秀美说,侄子总说,他自己可以过苦日子,但为自己操心了20多年的婶娘一家得过上好日子。
梁秀美揣摩到了侄子的心思,但哪能让侄子耽误自己的人生大事,“把你们养大成家是我们的责任,即使砸锅卖铁,也得给你说上媳妇。”梁秀美说,为了能让侄子找上对象,不再有顾虑,她甚至有时候会把侄子“扣”在家里不让他外出打工。“后来看着侄子终于结婚成家,过上了安稳日子,我们两口子这才放心。”
照顾婆婆成为美谈
梁秀美善良朴实,对待侄子如亲儿,对待婆婆也如亲娘一般。作为儿媳,她尽心尽力照顾婆婆,婆婆年纪大了下不来炕,生活不能自理,她不怕脏臭,每天悉心照顾婆婆的吃喝拉撒,她的行为村里人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这些年来,照顾婆婆、抚养侄子,梁秀美没有一句抱怨,得到了乡邻们的连连称赞,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婶娘”“好儿媳”。为维持家用,梁秀美没事就在村里干点零活,一刻也不清闲,用小小的身躯默默为这个家庭奉献着。如今,58岁的梁秀美,脸上爬满皱纹,双手粗糙,但生活的重担没有把她压垮,她用爱心诠释了人间至善,用真情将侄子养育至成家。她用20多年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一位婶娘最伟大的“母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