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里能撑船,允许一切发生。”“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会开花结果。”这些写满期待的便签纸被考生贴在课桌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激励着自己。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拉开序幕。12月17日下午6时,记者在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教学楼和图书馆看到,考生们正在紧张复习,楼梯间充满了考生背诵的声音。折叠椅、资料书、保温杯、厚外套……这是大多数考研人的“标准装备”。
随着考试进入倒计时,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每一天都显得尤为珍贵。据了解,2025年考研报名388万人,比2024年下降50万人 ,这是近十年来第二次连续下降。虽然报考人数减少,但是考生们的热情不减。
步入正轨
逐渐找到备考节奏
在图书馆、教学楼中,考生们从开门到熄灯,沉浸于各类考研资料,针对薄弱的学科逐一攻克,梳理知识体系,为考研储备充足的“弹药”。
大三下学期是不少考研学生踏上备考之路的起点,来自青岛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刘同学,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备考的。“备考之初,感觉时间很多,学习并不十分投入。”她说,“直到暑假期间才逐渐找到备考节奏。”
面对公共课数学,刘同学在基础阶段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没有跟进强化训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节奏逐渐加快。她从每天磨蹭到8时的起床“困难户”,到冲刺阶段争做第一个抵达图书馆的人,刘同学逐渐进入状态。现在的她,正在背政治测试题,公共课对于她来说依旧是难点,也是未来几天复习的重点。
相比本科阶段,研究生学习更加专业化,能让同学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方向。图书馆的角落里、教学楼的教室里,都是他们埋头苦读的身影。考研之路是一段充满迷茫与突破的旅程,许多考研学子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逐渐找到节奏,经历着心态和行动上的转变。
时间紧迫
每分每秒物尽其用
时间的紧迫感,让每一位考研人都加快了脚步。“上午6时起床、吃早饭,7时-8时背120-150个单词,8时-10时复习高数、网课、刷题……”这张计划表成为青大计算机专业杜同学的手机壁纸。
每天清晨,杜同学便开启了新一天的备考。收拾好学习资料,匆忙赶到教学楼,除了午饭时间和锻炼时间,她一般会在教学楼学习直至晚上熄灯。即便回到宿舍,她也不敢松懈,“白天记不牢的知识点,睡前必须再花一个小时巩固,否则睡不着。”杜同学表示,正是这份紧迫感让她不断逼着自己加速冲刺。
“数学是最大难点。”杜同学说,数学公式和几何应用题是最容易忘记的内容,前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集中攻克,没过多久再做题时发现又忘了。“现在不拼就来不及了。”她每天穿插背政治、刷数学题,力求让每分每秒都物尽其用。
暑假过后考生们面临着一次心态上的转变,作为考研人,感受到备考的孤独与压力,尤其是在看到身边的同学保研成功的消息时,内心难免有些失落。“那个时候真的很煎熬,好在大家相互鼓励,熬过最难的阶段。”青大纺织工程专业的张同学说,“暑假过后,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提高阶段,也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在考研还剩7天时,张同学根据考研的科目顺序,规划每个时间段的学习科目。尽管现在考研进入困难模式,考生们也要升级“打怪”。
相互鼓励
冲刺考研最后一刻
在不停地背诵、重复学习中,考生们终于迎来了考研倒计时。尽管考研备考是一个人的“战斗”,但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并不孤单。许多考生之间组成了学习小组,通过讨论疑难问题、分享复习心得,彼此打气,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青科大出版专业的吴同学说:“我们宿舍5个人考研,其中一个人还是跨考法硕。随着考试的临近,现在我们宿舍每晚都有一个小时的学习互助时间。互助时间成了大家的复习法宝。轮流提问、答疑,不仅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效率,也让考研路上少了一些孤独感。”
除了同学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帮助,青大英语专业的盖同学有一本“秘籍”,也是靠着这本“秘籍”她坚持到现在。“每天重复学习很枯燥,为了让自己更有动力,完成当天计划后我都会写一句话来鼓励自己。”盖同学说,“都坚持到现在了,放弃太可惜了,我一定要走上考场,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后悔。”她的话,代表了无数考研人的心声。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管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