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湖南怀化的唐明跃,自小就是学霸,在北京化工大学就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青岛。从2016年工作至今,唐明跃已成为青岛水务集团首创瑞海水务的中坚力量。他是工艺工程师,全厂的工艺数据、处理水量、污泥产量、用药量、耗电量都在他掌控之内。
扎根一线发挥专业特长
首创瑞海水务前身是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位于李村河下游胶州湾口,是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所属12座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规模最大的一家,日处理污水量达30万吨,是青岛市城市污水管理系统中最重要、最主体的单位。
唐明跃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业方向都是环境工程,来青后直奔一线水厂。从主动请缨到扑下身子,唐明跃用一身汗、一身泥、一股耐心用心的劲儿,诠释着“我心安处是故乡”的扎实与投入。
唐明跃每天的工作从阅读专业文献开始,这是研究生期间养成的习惯。如何变废为宝,将废水废物二次利用,是他要在技术改良中找寻的方向。
让啤酒废液大规模应用
青岛啤酒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废液,如果能够把啤酒废液再利用,与污水处理协同处置,那不是两相其美的奇妙效果?这个看上去很美的资源利用设想,倾注了唐明跃和同事们大量的心血。
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进水碳氮比偏低的问题,需要购置工业碳源,而啤酒废液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强,COD含量高,可以调节污水处理生物系统的碳氮比,具备作为替代性碳源的基础条件。开展替代性碳源工作,一直是唐明跃的研究方向。找准方向后,唐明跃就一头扎进了青岛啤酒厂的生产车间,对5类啤酒废液逐项分析,上百次的试验对比,初步确定啤酒废液热凝固具有成为替代性碳源的潜质。
大规模生产性测试时是7月,啤酒废液温度高达80℃,并且有较大的刺激性气味,每天需要顶着烈日取上百个样品,唐明跃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个当年从学校走出来的“白面书生”和精神小伙子,历经啤酒废液几个月的熏蒸历练,变成了黑黝黝的“实干工人”。他最终确定啤酒废液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的替代性碳源,成功将啤酒废液在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行业。
唐明跃用一系列创新式成果,实现了“被同行看见”的美好愿望。这个项目获得青岛市2021年度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三等奖、青岛市202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唐明跃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专业论文,引发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关注。这项跨行业间废弃物再利用,仅在首创瑞海水务,年处理啤酒废液约2万吨,年节约碳源药剂费用约200万元,开创了全国同行业技术创新的先例,成为践行双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示范,目前这项专利技术,已经从青岛走向全国。
学以致用助力低碳运行
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人才战略的大背景下,唐明跃和他的科研同行在最好的时代机遇遇到了最适合的岗位。
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城市扩容,城市污水排放的低碳运行,已然成为行业攻关的重中之重。唐明跃认为,污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处理的各类能耗,最大程度地仅利用泵、搅拌等动力设备,完成自身净化。唐明跃在智慧加药系统大胆尝试。智慧加药系统的应用,降低了人工干预度,减轻工艺调度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艺调控保障率和准确性。
精确曝气同样是唐明跃用科技显神威的体现。曝气是污水处理的生物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占据污水处理能耗的很大一部分。针对这一问题,唐明跃找准方向,潜心研究,打开了精确曝气的限制“阀门”,电单耗降低3.5%,年节约600万度电。
在首创瑞海水务的厂区,唐明跃对每一个智能巡检的设备都如数家珍。用技术解放双手,用科技解放双腿,如今的污水处理厂,已经难以见到大量工人的身影,现代化的数据管理统筹了工作全流程。唐明跃和团队利用技术手段,形成了一整套厂区智慧化管理逻辑,并利用智慧水务的管理手段,让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效率提升方面实现了革命。唐明跃说,首创瑞海水务的再生水主要用于李村河的河道蓄水。目前的李村河水波滢滢,两岸花红柳绿,看到李村河自然清新的环境,他就有自豪感和满足感。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