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行人遵守交通信号;斑马线前,车辆礼让行人……如今,交通不文明现象在青岛的街头越来越少了。这个转变的过程,岛城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就是其中的见证者。8月24日,在香港西路的街头,71岁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宋乐玉用自己和伙伴们的亲身经历,向记者述说青岛交通文明的提升。
他们值守在50多个路口
穿上带有“文明引导”字样的红马甲,戴上小红帽,拎着标有“文明赢得尊重”的小红旗……青岛的街头路口,就是宋乐玉和同事们的岗位。早年间,宋乐玉曾在智利经营着一家餐馆,2006年宋乐玉回国发现,青岛正在招募奥运会测试赛的志愿者。“在国外,从事志愿服务是一件很高尚、很了不起的事情。”于是,她报名当了一名志愿者。
“看见青岛越来越美丽,街头的微笑越来越多,我很高兴。”在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宋乐玉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也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2013年春天,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成立,宋乐玉担任了总队长。从西镇的团岛车站到东部的台湾路,从沿海的澳门路到市中心的延吉路,队员们的岗位覆盖了市南区50多个重要交通路口。
宋乐玉感叹,那时虽然绝大多数行人和司机都是遵章守法的,但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摩托车电动车争道抢行的现象要比现在多。“一开始,我们也没有经验,只能站在路上喊,有些人听了觉得不耐烦,说我们管闲事,甚至还主动打电话投诉我们。”宋乐玉说,有一次,她在香港中路一处路口拦下了一名试图闯红灯过马路的老太太,没想到老太太追着她斥责了一路,还追着她上了公交,她不得不提前下车。
“其实,大家都是想学好”
“其实,大家都是想学好,只是因为缺乏知识,不知道走怎样的道路才能变好。”宋乐玉称,虽然她和伙伴们都受过很多委屈,但她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
2014年,智能交通开始逐步覆盖岛城,闯红灯、不按导向车道行驶、在主干道上违法停车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宋乐玉还见证了市南交警在前海景区和主干道加强现场执法,不仅给违停车辆贴上罚单,还处罚了那些过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的车辆。“以前很多人不知道车辆在斑马线遇到行人过马路要减速让行,现在已经蔚然成风了。”宋乐玉称。
在宋乐玉看来,除了严格执法,安全教育也很重要。在她的志愿者团队里,有不少成员曾遇到过危险。市南交警发现这一问题后,专门派出民警给志愿者们做培训,让大家注意安全。
其实,宋乐玉关注的“交通安全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在交通参与者身边,不只是在驾考培训班,而是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学校,走进了企业。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重要作用,市南交警专门成立了宣讲团,交警走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把交通安全教育送进“开学第一课”,为广大师生撑起“交通安全伞”。
斑马线车让人蔚然成风
如今的交通法规越来越完善,交通管理技术越来越发达,交警的执法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多重助力,导致青岛的交通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宋乐玉和伙伴们的眼里,交通文明的提升,在于所有交通参与者——包括大客车、小客车和货车司机,更包括电动车、摩托车骑手和行人。8月24日上午,记者跟随宋乐玉在香港西路延安三路路口值守时发现,前方车辆右拐时,都会停下礼让过斑马线的行人。此外,电动车摩托车骑手都戴着头盔,靠边行驶,行驶到路口遇到红灯都会停下来等候。
以前那些“凑够一群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的行人集体闯红灯行为,已经绝迹。“现在只要有人这么干,后面马上就有人议论说‘怎么这么没素质’,甚至有人大声喊,让他快回来,等绿灯再过马路。”宋乐玉称。
宋乐玉感叹,以前的志愿者团队有350多人,现如今只有100多人。虽然人少了,但宋乐玉却感到工作更轻松。青岛街头,无论是司机、骑手还是行人都越来越自觉,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的历史使命,正在逐渐完成。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