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0: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市北区主动暴露创城工作问题 一把手直插创城问题现场调度解顽疾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唐家庄村宛若“世外桃源”
~~~2021年山东省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揭晓 青岛地铁这些故事令人感动
沿着地铁线,他们“运输”正能量
2021年山东省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揭晓 青岛地铁这些故事令人感动
青岛地铁赴豫抢险驰援队连续奋战168小时,圆满完成抢险任务。
青岛地铁抢险驰援队在郑州。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公布“山东省感动交通年度人物”名单。去年夏天本报曾报道的青岛地铁赴豫抢险驰援队荣获“2021年山东省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使用AED成功救助晕倒乘客的青岛地铁员工邵钰卿、郭守花荣获“2021年山东省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沿着四通八达的地铁线,青岛地铁人用一束又一束微光,源源不断地“运输”着正能量。

  青岛地铁赴豫抢险驰援队:

  连夜跨越750余公里,连续奋战168小时

  2021年7月20日,河南突降特大暴雨,青岛地铁紧急响应郑州援助请求,迅速组建由53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抢险驰援队,连夜跨越750余公里,历经8天7夜、168个小时连续奋战,圆满完成支援任务。

  冒着汛情尚未明朗、涉水区域漏电、隧道缺氧等风险,驰援队到达抢险点后不顾舟车劳顿,立即制定方案、进入隧道勘探,装设备、架线缆、布水带,与时间赛跑,与险情较量,队员们按照“人歇泵不歇”的原则确保24小时不间断排涝抢险。队员们每天单人连续作业超过19小时、步行超25000步。因为长时间涉水作业,队员们浑身裹满泥浆,双脚被泡得发白发烂。饿了扒几口盒饭,累了席地而眠,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队伍,谁也没有叫停喊累。

  青岛地铁赴豫抢险驰援队的出色表现,收获了郑州地铁及其他抢险队伍的充分认可和信任,又被全权授予龙湖北站的抢险指挥权。

  邵钰卿、郭守花:

  用AED“抢”回乘客生命,心肺复苏一秒没耽搁

  将时针拨回今年年初,青岛地铁1号线山里站内,站务员邵钰卿、值班站长郭守花上演救人“生死时速”。

  2022年1月5日中午,青岛地铁1号线山里站站台男卫生间,一名男乘客突然晕倒,站台岗迅速上报车站控制室,车站随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值班站长郭守花与厅巡岗邵钰卿赶到现场。发现该乘客对郭守花的询问没有任何反应,邵钰卿侧头趴到乘客嘴边,望向他的胸口——感受不到呼吸,胸口没有任何起伏。“没有呼吸,没有心跳,符合使用条件,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话音刚落,邵钰卿就拿起剪刀将乘客衣服剪开,为乘客贴上AED电极片,邵钰卿按照应急培训中所学到的救援技能进行一次次按压。30次按压过后,他没顾得上拿纱布,直接俯身对着乘客口中送气,进行人工呼吸。经过1分钟的心肺复苏,乘客终于恢复了呼吸和心跳。这也是青岛地铁首次使用AED成功救助乘客。

  关键时刻及时响应、施以援手,他们展现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人、地铁人的担当作为。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董真 通讯员 王潞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717青岛品牌日
   第A03版:717青岛品牌日
   第A04版:717青岛品牌日
   第A06版:赢在考季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09版:走在前 开新局
   第A10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第A11版:体坛快报
   第A12版:警戒线
22个街道“黑镜头”现场播放
高端民宿 唐家庄村亮出“特色名片”
沿着地铁线,他们“运输”正能量
青岛晚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A10沿着地铁线,他们“运输”正能量 2022-07-18 2 2022年07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