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9:青报读书
2024青报年度书单文学篇~~~
2024青报年度书单文学篇
走向孤独与和解

  1●《维吉尔之死》

  (奥地利)赫尔曼·布洛赫  著

  梁锡江/钟皓楠  译

  译林出版社2024.11

  2●《璩家花园》

  叶兆言  著

  译林出版社2024.09

  3●《钢琴课》

  (英国)伊恩·麦克尤恩 著

  周小进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08

  4●《雅各布之书》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乌兰/李江颐/李佳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4.11

  5●《猫鱼》

  陈冲 著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2024.06

  6●《冷到下雪》

  (澳大利亚)欧健梅 著  陆剑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08

  7●《扬兮镇诗篇》

  许言午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4.10

  8●《来自香海的女人》

  棉棉 著

  作家出版社2024.12

  9●《地球上的陌生人》

  王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07

  10●《安南想象》

  朱琺 著

  海文艺出版社2024.05

  未来某一天,你一定会想起2024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与诗人维吉尔共度的时光——当这位古罗马诗人行至生命的终点,回望自己的一生,在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笔下放下追问意义的执念,选择保留而不是焚毁心血之作,这位孤独的思想者终于想通了生命的所谓意义。他选择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正是这份释然的情绪陪伴我们,跨越2024年,比之解读物质如何获得增量的知识传授,抑或聚光灯下的鲜衣怒马,似乎更具有某种知己般的亲和力。

  作家们总会借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描摹那些我们不曾经历的体验,想象那些未能抵达的时空,抑或思考那些困扰我们已久的命题,文学的价值或许就在这里。当我们回顾2024年那些陪伴我们的书籍,作家的故事和心事在文字中溢出纸面——

  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科技进步的赫尔曼·布洛赫需要一部《维吉尔之死》来解决他对旧世界崩塌的震惊与困惑,重新思考文学以及个人在新旧文明碰撞的不确定时代的意义;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钢琴课》中告诉我们,即便是渺小的个体生命依然逃不出大历史的拿捏,面对时代的尘埃落下,我们无力改变,唯有像他笔下的罗兰那样,去经历、去见证;叶兆言的《璩家花园》是一位父亲想要留给女儿的时代记忆,看似家常的娓娓讲述,却是不同代际的普通人于那些改变个体命运走向的历史事件和时刻中的真切经验,唯有过来人,才能如此洞明;陈冲也在《猫鱼》中经历和见证着历史,真诚讲述家人与自己的故事,记忆中有阴霾、有虔敬,更多的是背潮流而动的拥有孤独精神与态度的人;

  许言午笔下的扬兮镇,是一曲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挽歌,那个后来怀念的、拼命想要回去的地方,同时也是曾经痛骂的、拼命想要逃离的故乡;棉棉在回归之作《来自香海的女人》中透露要确定一座城市新的记忆传统的野心,她的文字已从身体维度走向精神的呓语,依旧彰显着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孤绝气质,同时却充溢着在文学中活出极致人生的勇气;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令她斩获诺奖的决定性神作《雅各布之书》里,运用超强想象力于真实与虚构间创造了一个神话宇宙,那些游走其间曾经被我们忽略的亡灵的非凡人生里,有作家对于个体生命的悲悯与观照;我们看到在故纸堆里寻求灵感的朱琺也创造了他的《安南想象》宇宙,“注解体”的形式和行文的天马行空,就是要打破世俗意义的司空见惯;曾经的媒体人王恺,则试图逃离算法的绑架,在真实中抵达更多元的民间,非虚构传达着对生命质感的追寻,而其底色正是人类的孤独……

  作家们为我们确立了进入2025年的不二法门,那就是在这个喧嚣纷杂的时代保持精神的洁癖与孤独,以此种独立之态度重新思考我们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并最终如同作家和他们笔下的人物那样,选择孤独与和解。在一个充斥着向身边形形色色的荒诞性屈服的人们的世界里,我们能否通过作家和他们创造的世界,独自领悟生命的真谛?2025年,愿你在阅读中给出自己的答案。

  1

  《维吉尔之死》

  “这个人的灵魂笔直地站立,注定要生长,从它存在的土壤里,从它根须的幽暗深渊里,伸向了阳光流溢的繁星之寰宇,越是长成一种汲饮光线的形式……就越能够使黑暗和光明在它枝头的阴影叶片上面合二为一。”

  作为一部媲美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大部头,这部读者期盼了80年的译作,诗意描写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弥留之际的所思所感,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从黑夜到白昼,他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着生存世界的险恶与痛苦、艺术与文学之于苦难现实的价值以及人面对命运和死亡的回归与救赎。无论对于布洛赫还是今天同样面临人生的困顿与抉择的人们而言,它都是一场反思生命的心灵之旅,百年前的布洛赫与千年前的维吉尔以及当下的我们,在三个时空中完成精神的共振,在反思与追问中逃离虚无,重拾希望。

  2

  《璩家花园》

  “对于阿四和天井这一代人来说,渐渐远去的历史从来就是用来聊天的,都是靠聊天说出来的,说出来以后才存在。譬如天井在过去,根本弄不明白什么叫右派,甚至都没听说过,‘地富反坏右’只是个很笼统的词儿。虽然父亲民有就是右派,天井能够知道右派这事,完全还是因为右派改正错划。阿四也是,她根本不知道天井他爸是右派,直到听人事处政工小宗说要销毁什么材料,才知道民有是右派,她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右派的故事。阿四也不知道她们还曾经有过钱,她的父亲还想过要安装电话。”

  这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人生故事。渐渐远去的日子,在诉说中才能得以长存。一座老宅院,三代人,七十年间的沉浮起落,《璩家花园》不仅是关于南京的故事,更是关乎人与时代关系的故事。从电话到BP机,从粮票到外汇券,从友谊商店到金陵饭店璇宫,小说不是历史,然而有时候,小说就是历史,比历史记录更真实。故事中,作家塑造了一个像“阿甘”一样的傻小子天井,讲述他“一事无成”的一生:“我想写一个有爱的男人,成功与否对他来说不重要。他爱一个人,可以爱一辈子。他的爱有着落,他是最幸福的人。”天井可能是小说中唯一自始至终没有改变的那个人,作为过来人,作家叶兆言想要告诉女儿、告诉读者,过好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事。

  3

  《钢琴课》

  “我们现在都是历史的棋子,听凭它任意拨弄。”

  从苏伊士危机到古巴导弹危机,从柏林墙的倒塌到近年的疫情和气候变化,小说主人公罗兰的人生似乎总是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他被错失的机会所困扰,通过音乐、文学、朋友、性、政治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寻求慰藉。他的旅程为我们所有人提出疑问:我们能否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无法控制的全球事件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和记忆的?我们到底能从过去的创伤中学到什么?《钢琴课》具有史诗般的震撼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部编年史——通过一个人一生的棱镜,对历史和人性进行了有力的沉思。

  4

  《雅各布之书》

  “风,是死者从他们所处之地看这个世界的眼神。如果细数一下所有死去的人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比活在世界上的人多很多。他们的灵魂早已通过游荡得到了净化,他们看着一切,因此地球上会刮风,风就是他们警惕的目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国宝级作家托卡尔丘克迄今最重要的代表作,被诺奖评委会盛赞为“印象至深的杰作”,全球评论媒体共誉的“文学奇迹”。这部颠覆常规的野心巨作,聚焦18世纪欧洲饱受争议的宗教人物雅各布·弗兰克的一生,托卡尔丘克以其极具代表性的空灵的文学想象,穿梭于真实与虚幻之间,重构了一段隐秘的历史时空。托卡尔丘克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过:“文学奇迹般地保留了怪异、虚幻、挑衅、戏仿和疯狂的权利。”《雅各布之书》恰如她所说,“怪异、挑衅、疯狂”。而真正令人感动的,是作家在历史的注脚与无声处,用文学想象重构和补白的无数人的生命故事。

  5

  《猫鱼》

  “记得十年前一天夜晚,我与N去一家舞厅。那是我们在几乎彻底破裂的时候又重修旧好。他喝多了,只好由我开车回家。夜深人静,只有黄黄的路灯照着一排排红瓦小洋房。突然间,一只孔雀出现在街中心,沉着地散着步。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转身轻轻叫N的名字。可惜他睡得太熟,我叫不醒他。就在这个时候,那只孔雀停住了。它在一家开满玫瑰的花园前站了片刻,便从容地打开了它所有的尾羽。我惊愕地看着路灯下这只开屏的孔雀,不知所措。不知过了多久,它不见了——像一个永不复得的机会从我们的生命里消失了。第二天早餐时,我们正式谈到离婚。”

  从上海童年的老房子到旧金山的家;从少女时代《小花》剧组到《末代皇帝》《太阳照常升起》的银幕背后;从祖辈的往事到父母、哥哥三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猫鱼》是当代不可多得的回忆录,一部知识人的心灵史,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也是一部当代女性的成长之书、勇气之书。作家金宇澄说,陈冲建立的纸上王国,细腻、自由、直率,她的人与事,尤其几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填补了文学上海的叙事空白。对于作者而言,人的生命就像猫鱼(一种可作猫粮的小鱼),始终卑微、弱小,却坚韧地活着。“猫鱼”是生命里转瞬即逝的灵感,是人的本性里被遗忘或隐藏的真相,是日常生活中体验的每一个奇迹。人也在随时期待奇迹的发生。

  6

  《冷到下雪》

  “也许不去理解万事万物也没关系,只要去看见、去把握就行。”

  一个十月的雨天,一对母女分别离开自己生活的国家,到东京见面:她们漫步在河道旁,躲避台风,分享咖啡馆和餐厅的美食,参观画廊,欣赏城市中最激进的现代艺术。与此同时,她们聊天气、星座、服装和物品,乃至家庭、距离和记忆。作者以最纤细的画笔写出了隐忍、含蓄、疏离的东亚母女关系。它也质疑我们是否有共同言说的语言,哪些维度可以容纳爱,以及我们是否有资格真正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

  7

  《来自香海的女人》

  “香海是高度概念化的,就像我是高度概念化的。来自香海的女人,尽管有着炽热的情感和情绪,但她们是非物质的……”

  “香海类似我刷牙时感觉到的那一点点薄荷……它完美地解释了我对虚构和真实的探索。”棉棉说“香海”一词并不是她的发明,而果真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代称,作家以一场多时空旅行,携带对上海的记忆之雨:21世纪初的上海,黑色电影游戏中的上海,在欧洲回忆中的上海,彼此平行旋绕……她在书里提到了很多美好的时光,爱与感伤。书中的人们都在谈论自己的感觉,而她说:“我们正在失去这样的生活。如今当我在谈论过去时,我相信那些稍纵即逝的快乐教会了我有关生活的一些真谛,这本书会留在历史里,未来当人们谈论起上海时,人们在谈论的是那个由我们的爱与天真创造的时空。”在这个“香海”时空,棉棉建立了属于她的上海记忆,带着她一贯的先锋属性,再次刷新了小说的边界。

  8

  《扬兮镇诗篇》

  “十多年来,张咏一直在努力朝中心靠近,像在一篇纷然杂乱的大文章里苦苦寻求中心思想。然而,中心难道不是在人的怀里吗?”

  20世纪80年代的一段往事,一个关于爱情、遗憾和失去的故事。一位不熟悉的作者带来的一首唯美而孤独的怀旧诗篇。当下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诗意细腻地描摹爱情了。而作者想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爱情,他曾解析女主人公:她的心灵与个性,对庸常生活而言是具有超越性的,代表着“爱与诗”,而男主人公则是世上芸芸众生的缩影,义无反顾地抛却过往,追随时代奔腾跳跃。作者近取诸身,将日常生活中被遮蔽的柔软和不屈呈现出来,让现实世界里常常被阻断的歌与哭,在一个由词句构筑的烟火人间,得以贴近相闻。

  9

  《地球上的陌生人》

  “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失业避居乡村的媒体人,募集了巨款再建法寺的尼僧,四川内陆小城隐于深山的道长,在道观做义工、时常被狐仙“附体”的乡村妇人,请喝假茅台酒的本地企业家,在法院办公大楼里摆茶桌的时髦丽人,彝族婚礼上义务表演的小城歌咏队,暴雨之下,一夜之间损失了几十万瓷器和满池子锦鲤的景德镇名流……王恺在野地中找到生命的脉动,流动的物质世界,恒常的生老病死,最可爱的反倒是人。他在《跋》中引用钱穆的话来描述这本书中的故事:“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我们的真生命。”《地球上的陌生人》浸润着作者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告诉我们中国民间的本色。

  10

  《安南想象》

  “很可能,你、我,还有现在所有的人,都只是生活在世界的一个副本中。至于那个庞大而精彩的原本,也许还有蛛丝马迹、吉光片羽,但只保存和藏掖在某几个人的分不清是回忆还是想象的角落里。”

  好的阅读,总是对我们的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发起无休止的挑战。作者二十多年浸淫安南故纸堆中,这本书正是以其烂熟的古典文献史料为根基,但又远不止于文献征引。如书的副标题所示,书中所写的是安南“地方的奇迹、异物、幽灵和古怪”,这些怪异由一个乐意浸淫其中的人打捞并激活,又被想象再次塑造。如作者所言:“在这本书里,我试图表述这样一个观点:或许我们是大世界中单调、乏味、理性、没有波澜的一个副本。” 那么在一种副本人生里读书人该如何自处?作者开出的方子就是这本书:一本运用想象写成的书,一本用书写成的书,一本有波澜的书。它不仅是钩沉,也是创世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幸福市北
   第07版:幸福市北
   第08版:专版
   第09版:青报读书
   第10版:青报读书
   第11版:青报读书
   第12版:健康
走向孤独与和解
青岛日报青报读书09走向孤独与和解 2025-01-07 2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