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以AI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在重塑产业版图,如何把握这一充满挑战的 “机遇之窗”?聚焦“10+1”重点产业方向,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是青岛作出的选择,也是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超前发展1批未来产业——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等。
这一产业体系的构建,基于青岛对自身禀赋的洞察,更是对产业演进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它是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迭代发展、循环往复的过程。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城市生生不息的竞争力的来源,为传统产业转型突破提供牵引赋能。传统产业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落地场景。一座城市的产业升级最终通过由精心布局并形成规模优势的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共同牵引来实现。
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要以细分赛道为突破口。在明晰的产业架构下,要盯紧产业内不同产品、服务、市场需求等,展开更精准的前瞻性和专业化研究。要通过制定完善专项产业政策措施,为产业布局、赛道发展、项目招引等提供支撑,精准支持产业发展。要发掘产业融合催生的新需求,以产业所需、企业诉求为导向,打破原有链条和圈层进行对接协同,以推动产业集群化突破。
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窗口,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赋能增效。以算力、算法和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催生了一批通用性最广泛的关键共性技术,溢出带动性很强,能够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促共进,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迭代。2024年,获批建设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成为国家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为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和产业数智提升创造出更加优质的环境。新一年,要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机遇,结合城市禀赋,持续布局前沿技术,储备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新技术孵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创新。要用好城市产业中的广阔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资源,通过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带生态,实现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数智化转型。
要以高质量项目为牵引,加强要素保障,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项目是产业“提级扩能”的关键。就在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又迎来新的重大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青岛超大尺寸面板后道项目签约落户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预计建成后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过去一年,青岛1031个省市县重点建设类项目加速建设,截至10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3363亿元,带动全市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6.5%、61.8%、6.9%。新一年,青岛要充分用好和放大城市在对外开放、发展空间、人才环境等领域的禀赋优势,找准招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着力引进落地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产业链发展活力和发展韧性。要通过全要素保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创新型”是青岛描述这一产业体系的前缀,这样的表述其实开宗明义,标注着目标,也出示了路径。新的一年,让我们用创新的工作,刷新城市产业版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