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战略部署,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整体要求,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迅速提升,在世界掀起了中国“文化出海”的热潮。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加强中欧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开拓国际合作渠道,有针对性地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发展中欧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全局意义。
加强中欧文化交流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是推动世界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依靠“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增长。特别是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在海外“出圈”,掀起我国“文化出海”的热潮。涌现出以《三体》《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一批广受好评的作品,在全球市场大获成功,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巨大魅力。同时也应认识到,当前中欧文化交流还存在接受度较低、传统文化交往活动限制较多,以及相关文化行业和产业“小散弱”、精准传播效能和区域化表达能力仍有待加强等问题。
加强中欧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
第一,深化中欧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要坚决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要深化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开辟中国“文化出海”的新方式、新境界,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积极开拓国际传播的国际合作渠道。为提高欧洲受众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可通过加强、加深与欧洲同业的合作,共同提升中华文化产品对欧洲受众和市场的针对性。积极推动我国优质文化产品在欧洲国家主流媒体和平台授权播出或被转发、引用,如将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专题片、纪录片、电视剧、书籍、印刷物等引荐推广到欧洲国家主流媒体授权播出。另外,深化与欧洲主流媒体或平台机构合作,合作制播特定主题性内容产品,如联合制作纪录片、专题片、电视剧、音乐剧、大型直播等内容产品;与欧洲国家官方机构或主流媒体合作举办展览、巡映巡演、竞赛征集等文化交流类媒体活动。
第三,技术赋能、内容为王,有针对性地讲好中国故事。东西方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生活态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因此,更好地让欧洲受众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就一定要以欧洲受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来讲中国故事,讲中华文化。要打造内容上乘的文化产品,作品不仅要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能表达人类的共同情感,让欧洲受众产生共鸣,从而发挥价值引导、审美启迪的作用。
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欧洲国家有一定的受众基础,可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武术、中医药、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对欧美受众的吸引力,结合现代传播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手段,打造方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传播渠道,促进中欧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