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3:理论周刊
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毛振鹏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是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可以有效突破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技术+成本”双重约束。青岛应大力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突破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催生新的海洋产业出现、新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诞生、新的海洋经济发展动能培育;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壮大规模、海洋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围绕海洋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海洋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核”创新。在海洋领域,一方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引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实现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也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技术风险和瓶颈

  突出科技创新的作用,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效破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成本”的双重约束,壮大海洋经济规模。当前,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时期,但海洋资源开发往往面临着技术风险大和经济成本高的双重约束。海洋资源开发之所以面临技术风险较大的约束,是因为多数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场景主要针对陆地,而海洋与陆地相比存在较大差别,导致人类在海洋领域的科技研发创新往往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更容易存在技术风险和瓶颈。海洋资源开发之所以经济成本普遍较高,是因为远离陆地开展生产作业必然会带来高成本,同时海洋产业规模壮大需要时间,也会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一定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逐步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构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海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兼具创新、质优的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实现海洋领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第一,大力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着力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的技术约束。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会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继而催生海洋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催生新的海洋产业出现、新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诞生、新的海洋经济发展动能培育,是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依托海洋领域的“国”字号院所和海洋经济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特别是海洋领域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海洋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比较特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外有了突破,但中国还没有,这类技术容易受制于人;另一类是,国内外都没有实现突破,但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此类技术也亟待突破。青岛在海洋的若干细分领域都居于行业领先、全国领先甚至是全球领先地位,应当主动扛牢国家使命,依托院所和龙头企业引导、发动广大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海洋科技前沿、面向海洋经济主战场、面向海洋强国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海洋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强化海洋科技国家队集聚的优势,有组织地推进具有战略导向的海洋领域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以海洋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服务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技术、海水淡化等产业发展为基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第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突破生产成本约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青岛在海洋科技领域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海洋产业无论是壮大规模,还是提质升级,都需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并且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也是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过程。港口装卸产业是典型的海洋传统产业,推动自动化、智能化码头建设,以科技创新为传统的港口装卸产业装上科技的翅膀,能极大提升港口码头的作业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海洋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产品和技术迭代可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当前,海工装备产业正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青岛应当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推进技术升级迭代,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争取央企和民企、外企将更多高端项目布局青岛,巩固散货船的领先地位,发展大中型集装箱船、双燃料散货船等高端绿色船舶,加快发展双燃料发动机、船用LNG供气系统等新型船舶配套产业。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及未来发展趋势,着力提升深海油气、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是海洋领域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更高。青岛应当以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海洋新质生产力布局海洋产业链,推动海洋领域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全面提升全市海洋“4+2+4”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海洋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第三,以科技创新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海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数字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趋势,海洋经济发展受益于数字化,应当更紧密地与数字化结合。青岛应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低碳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低碳经济和海洋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应当紧抓当前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海洋开发和保护并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青岛应当充分利用海洋科技的最新成果,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综合执法等能力,着力打造美丽海洋。

  第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除需要技术本身的突破之外,还要依赖生产关系的变革,这是因为生产关系必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于陆地而言,人类对海洋还是相对陌生。因此,营造与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便显得尤其重要。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营商环境。根据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通过超前规划引导、完善支持政策,着力打通束缚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痛点,扩大海洋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营造海洋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与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双向奔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激发海洋企业的科技创新动能。

  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促进海洋人才集聚,为海洋科技创新涵养“源头活水”。按照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畅通海洋教育培养、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你们以建校百年为新起点,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青岛应当根据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优化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海洋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培养更多科技研发、转化、经营等各类海洋领域急需人才。既着力培养造就海洋领域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也着力培养造就海洋产业一线的大国工匠,为海洋产业发展打造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周刊
   第04版:楼市
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持续擦亮民企清廉底色
以文化“两创”助力基层善治
做好文化再造与遗产活化,助力青岛乡村振兴
青岛日报理论周刊03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12-22 2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