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岚 赵明慧
青岛邻居节不仅是市民的传统节日,更是城市文明新风尚的生动注脚。市北区海伦路街道积极发挥邻居节发源地的优势,将邻里相亲的文化内涵、邻里和睦互助的暖流嵌入基层治理,聚力打造“亲邻善治、一流品质”街区,让更多幸福故事由“邻”而生。
增设“邻长”群,建强聚邻“动力轴”
“我们勤快点,大家的安全感就多一点,问题就解决得快一点。”这句朴实的话出自海信北岭山小区第三党支部书记刘振玉之口。这位78岁的老支部书记,每天习惯在楼座里走走,随时关注突然出现的陌生人、随意堆放的垃圾、邻里间发生的矛盾等。他每周都要到小区的“邻里联络站”值班,协助收集民情民意。
“今年以来,街道在党建引领网格化的基础上,将社区治理单元进一步细分为440个‘微网格’。其中,在北岭山社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邻里互嵌式’治理单元,目的是破解城市小区‘比邻而居却陌不相识’的治理难题,让小区治理更有温度。”海伦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旭说。
“邻里互嵌式”治理单元,即小区党组织每5至10名党员建设一个“邻里联络站”,选优一批在群众中有威望、邻内综合素质好、乐于服务群众的党员中心户担任“邻长”,并吸纳社区工作人员、公益岗、在职党员、物业负责人等骨干担任“邻里小助手”,化身“第二邻长”叠加服务力量。群众有问题,可以直接反馈给小区微网格员、邻长或邻里小助手,如无法解决再及时转微网格长、小区党组织解决或提交社区党委直至街道党工委协调处理,推动“小事不出楼栋、急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问题就地解决”。
“我现在一个人住,邻里联络站主动告知我社区开通了助老午餐,我现在不仅午饭吃得好,家里有点啥事,跟邻里联络站一说,站里的值班党员、公益岗人员就来帮忙了,真是方便多了。”海信北岭山小区居民赵女士说。
“亲邻自治小组”带动群众共商共议
走进台柳路116号,看着焕然一新的路面、粉刷干净的墙面、崭新的休闲活动场地,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王女士满口称赞:“地面道路硬化了,机动车停放规范了,还加装了健身器材,这些都是我们在小区改造前提的建议,每件都落实了。”
“今年以来,我们以邻里‘地缘、志缘、趣缘’为纽带,在居民中培育‘邻里共同体’价值观,选出群众基础好、政治觉悟高的440余名‘能人邻居’,基本都是党员,组成‘亲邻自治小组’,通过睦邻党群议事会、邻里板凳会等形式,带动群众共商共议,落地老旧改、急难愁等‘民微实事’137件。”杨旭说。
“我们楼道的灯又坏了,啥时候给修修?”在顺昌路社区安逸居小区,这一度成为居民们经常询问的问题。安逸居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很长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环境卫生堪忧、邻里关系疏远等问题凸显。今年以来,安逸居小区组织党员骨干成立“亲邻自治小组”,一方面探索居民自治自管新模式,另一方面提供疏通下水道、更换楼道灯、修补路面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自从有了‘亲邻自治小组’,哪里的楼道灯坏了,当天就能修好,安全又方便。”住在安逸居小区1号楼的王女士说。
利用“亲邻力”凝聚“热心人”,海伦路街道各处都显示出老旧楼院自管自治的崭新活力。在海伦路社区,创新的协商议事“六步法”将居民协商议事空间与小区服务阵地融为一体,让居民面对面“说事”、点对点“议事”,“垃圾投放点有些远”“能否整治一下飞线充电问题”在议事会上顺利解决。“像海伦路29号‘红石榴亭’睦邻议事会,经常把党员中心户、在职党员、楼长、热心居民聚在一起,有效解决了路面破损、管道堵塞等热点难点问题20余个。”海伦路社区党委书记姜雯说。
一件件烦心事、揪心事,通过“邻里商量办”变成了暖心事、幸福事。海伦路街道充分发挥亲邻善治、群策群力的作用,蹚出一条“邻为桥,和为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