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青岛市聚焦解决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分散、经营渠道不宽、管理体系不健全、使用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激活农村要素潜能、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为目标,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促进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增价值、提效益。
即墨区北安街道郭家庄村是一个仅有80户的小村,却因临近城区,拥有80余家小微企业,村庄靠为这些小微企业出租门头房、厂房等赚取租金收入,但由于配套、管理等不足,租金常年停留在每亩300元的水平,对集体增收效果有限。这两年,北安街道致力于村庄集体资源“提质增效”,指导郭家庄村提升村内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水平,并为入驻企业提供物业服务,这一系列优化服务的做法,增加了集体资源的价值,村庄的69份承包合同价格从20年前的每亩每年300元上调至1500元到1800元,为村集体每年增收53万元。
这是北安街道“三资”整治的“开源”打法收到的积极成效。在农村集体“三资”整治过程中,北安街道打出“盘活、清收、开源、增效”的“组合拳”,实现组织强化、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正风肃纪等多重效益。
“盘活”讲求化零为整、变闲为宝。北安街道南方戈庄将分散在160余户农户手中粗放耕种的640亩承包地,集中流转对外承包,既保证村民的流转收入,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通过“闲房变网点”,拆迁村庄门头房统一运营,实现增值保值。演泉社区4个自然村回迁后,门头房多半处于闲置状态,村庄统一规划招租、市场化运营,网点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通过整合零散土地,先后引进墨小番西红柿、和晟高效农田、共富农场等多个农业项目,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5300余亩,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200余万元。
“清收”指的是针对部分承包地签订面积与实际占用面积不符、价格明显过低、长期拖欠承包费等问题,街道聘请专业测绘公司对合同地块、私扩地块、抢占地块逐宗重新测量后,通过完善合同、腾换主体、依法诉讼等方式,清欠增收。在这一路径下,下疃村20余年来层层转包的部分承包地,通过理顺转包关系,根据实际承包面积和市场价格,重新签订规范合同40份,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60万元。街道去年以来追缴欠款合同132份,整改低价合同150份,累计清理问题合同377份,偿还债务160余万元,追回债权300余万元。
“三资”管理具有特殊性,青岛持续攻坚,坚持问题导向、集成发力,开展多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同时,坚持“清、收、管、用”相结合,健全摸清资源底数、集中综合整治、加强长效管护、全面盘活共享机制,共清查回收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资源7.8万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3.1亿元,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青岛市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堵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指导区(市)对“三资”监管平台等3项整治重点、镇(街道)对经济合同等7类整治重点,按照统一模板建立问题台账,提高问题排查整改的精准性。为解决村级债务负担过重问题,开展村级债务大起底专题调研,对40个关键指标调度到村,对债务偿还开展分类研判指导,全市累计偿还(核销)村级债务8.1亿元,通过规范账务处理减少账面债务23.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开展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系统应用整市试点的契机,青岛建成市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三个平台,实现各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持续探索数字赋能“三资”监督管理、资源盘活利用、促进强村富民有效路径。特别是搭建了全市统一的线上交易平台,建立四级联动交易运营体系,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潜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平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推动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公开挂牌交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吸引了更多社会投资,溢价效应显著,促进了集体增收;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和更充分的财产权益,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数据显示,2024年1至9月,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达25亿元,超过2023年全年交易额9亿元,促进农村资产资源增值溢价35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