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5:未来教育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数字赋能,高质量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高新”模式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

  □青报教育在线  魏晓旭

  作为全国最早发展职业教育的城市之一,青岛凭借深厚的职业教育底蕴,培育出众多卓越的职业院校。其中,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职业教育需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高度敏感。2017年之前,青岛高新职业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压力,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对接不够密切。在这一背景下,这所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学校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在青岛市教育局的统筹布局下,2017年8月,“齐鲁名校长”孙洪传来到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担任校长。如何带领全体教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发展定位、厚植发展基础、实现跨越发展,如何落实好市教育局党组提出的“融进来、站起来、走在前”转型升级的要求,成为孙洪传肩上的重任。

  一场充满希望的蜕变之旅自此开始。2018年,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批综合高中试点学校,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启动;2019年,学校获评“山东省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内涵发展、品质生长全面铺展;2020年,依托专业特色建设迭代升级,学校所有专业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专业链条更具接续性、层次性,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2021年,学校获评“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2022年,学校通过山东省优质特色学校终期验收,办学理念、教育体系、内容、方式和治理向现代化纵深推进;2023年,学校获青岛市教育局局属学校绩效考核优秀等次,连续两年获青岛市中职学校办学质量考核A档等次;2024年,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青岛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9月底,学校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7年间,青岛高新职业学校蹄疾步稳,实现了从“融进来”到“站起来”再到“走在前”的“弯道超车”。

  数字赋能高水平学校建设

  作为青岛市1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青岛高新职业学校3年来不断推进各项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如今,验收考核迎来倒计时。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副校长曹雨回忆当时申报时的情形:“申报条件严格,需满足多项硬件条件及6项高标准标志性成果要求。起初申报时考虑到学校划归市教育局管理时间短,与老牌职校相较,办学内涵还不够丰富,有些信心不足。但在孙洪传校长的坚定支持下,学校紧抓发展机遇,深挖内涵特色,在全市众多申报学校中,最终凭借自身硬实力和精心整理的材料成功立项。”

  在专业发展中,孙洪传早有前瞻性布局。先是对原有“服装、旅游、计算机、财会、机电”等专业群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后又提出发展精品特色专业,重点发力物联网、服装两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2017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会根据市场调研需求和重点产业链动态发展趋势,对部分专业进行优化。如服装专业在专业群中不断探索调整,新增服装陈列与展示、工艺品设计专业;物联网专业由计算机、电子技术等融合发展,新增网络信息安全、无人机维护等专业。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创新,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成功构建起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体系。此外,学校充分拥抱新兴产业浪潮,对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在传统专业中融入“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数字赋能专业群质量提升。

  数字赋能,是青岛高新职业学校高水平建设的“关键词”。自2021年以来,学校以创新为导向,全面推进数字赋能项目内涵发展。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启用高水平学校线上管理平台,动态监测项目建设数据并进行结果评价。数字党建提升引领力,以“工作理念数字化、工作运行平台化、教育引导体验化、管理工作可视化”为引擎。同时,建立法治教育资源库、数字体育情景课堂、心理服务平台等,助推全环境立德树人。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建设数字实训室,实现全程记录;在教师梯队建设上,完善数据库和发展系统平台,为教师建立数字档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以“互联网+”视角通过六艺贯通提升服务能级。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还推进数字业务系统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助力信息化建设。在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方面,探索“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结合的新模式。建立大数据治理制度,创新数据评价方法,赋能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此外,创设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提升老年教育和社会化培训服务能力。

  曹雨表示:“在3年的建设周期中,学校内涵建设已取得质的飞跃,每年都有重大突破。”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也已启动立项,计划2026年9月完成,“规模最大、环境最美、专业最强、质量最高”的现代化学校将为青岛市职业学校教育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构建“大中小老幼成”现代职教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其中针对职业教育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发展重点,逐步拓展并构建起“大中小老幼成”现代职教体系。学校通过建立“大中小老幼成”一体化现代职教体系,解决了初中毕业生非“普”即“职”的选择难题,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教育、全素养发展以及职普融通、中高职贯通、家校企社联通、发展渠道畅通。

  在“小幼”阶段,学校开展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让中小学生走进校园,利用VR技术、3D技术、体感技术,体验无人机模拟飞行、服装色彩搭配、电子电工等项目,激发他们对不同职业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早期引导。

  在“大中”阶段,学校推进综合高中、职普融通实践,深化分层、分类、分流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既能参与普通高考,又能冲击职教高考,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成才路径。学校的综合高中课程改革吸引了多批外地考察团前来学习。在中高职贯通、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模式的基础上,学校正在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高职院校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激发长学制培养人才模式优势。

  在“老成”阶段,学校将专业课程和社会化培训送到部分社区学院,满足社区需求,与开放大学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学校还自主研发老年教育课程,开设太极拳、老年摄影、茶艺、服装模特、声乐等公益性专业,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大中小老幼成”一体化终身教育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了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的服务能力,助力学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落地,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多措并举推动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向前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近年来,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积极推进各项教育改革举措并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高新特色的教学模式。

  学校聚焦“绿色生态课堂”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希沃魔方、电子白板等先进软件平台。这些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深化了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们借助平台,能更加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在数学课上,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图形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基于新智慧教室的信息化应用培训。同时举办多项特色教研活动,如数字赋能绿色生态课堂公开课、作业设计比赛等。这些特色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学校计算机、旅游等四门课程入选山东省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服装等6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校本)课程。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精心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这些精品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们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学校结合高水平建设、数字赋能进行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完成多项课题申报推荐工作,并有多项课题获立项。当前,学校共有30余项市级以上课题、教改项目在研,涵盖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近五年,共培养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3人,山东省职教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青岛名师4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优秀教师等30余人。

  如今,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已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高新模式”之路。这一模式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国内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青报调查
   第07版:要闻·专题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版
   第15版:未来教育
   第16版:公告
校园运动会:有趣有料有亮点
小幼科学衔接关注儿童核心素养
趣味力学实验室:直观展示抽象的力学概念
运动会开幕式,要“卷”出价值和意义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数字赋能,高质量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高新”模式
青岛日报未来教育15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数字赋能,高质量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高新”模式 2024-09-30 2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