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3:青岛日报聚焦
自5月16日启程,农机手王现礼将带领团队一个月奔波约三千公里,到湖北、河南等地开展麦收作业~~~
~~~■今年将组织20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机收作业
■预计完成作业面积200多万亩,增加农机手收入1亿多元
青岛通过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强化人才培育、提升服务质效等——~~~
自5月16日启程,农机手王现礼将带领团队一个月奔波约三千公里,到湖北、河南等地开展麦收作业
追着丰收跑,青岛“麦客”赶场麦收季
  ■正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上刘家村开展麦收作业的王现礼。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5月24日早上8点,因为前一天的一场急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上刘家村的农田有些松软,机械作业容易“陷地”。这让连日来奔波在麦收季的王现礼,有了难得的休息时间。

  “休息一阵还行,要是连天的不干活,那可就亏喽。”王现礼边检修收割机边念叨。

  王现礼是平度市蓼兰镇堡上村人,亦是青岛鹏森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在农机方面,他是周边公认的行家里手。

  每一年的麦收季,都是王现礼和团队的“赶场”季,今年亦是如此。

  在他规划的“麦收地图”上,自5月16日启程赶往湖北省荆州市,他带领团队以近一个月时间奔波约三千公里的行程,开展麦收服务。

  麦收、机械、赶场,这些词共同组成了一个群体——“麦客”。

  “麦客”最早是我国地处黄土高原的陕、甘、宁三地特有的现象,已经延续了近百年历史。每到麦收季节,“麦客”们便走出家门,为“主家”割麦获得报酬。

  之后,随着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跨区收割机手成为现代“麦客”,在全国各地间奔走,为有需求的农户收获小麦,成为“追着丰收跑”的职业人。

  自1999年开着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以来,王现礼已经“走”了24年。这是一种独特的职业体验——既是一次次天南海北行走的豪气与洒脱,亦伴随着最现实的交易和劳作。

  收获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割麦要抢时间。等到上午10点,王现礼和同伴便抓紧时间开始了下地作业。由于土壤依然湿润,又是第一次在此耕作,大家的操作更细致了些,下午4点,终于完成了50多亩地麦子的收割。

  唐河县是王现礼团队今年新开拓的业务“领地”,对待这片新市场,团队很是细心。据王现礼介绍,这是通过同行推荐,联系到当地的种植大户,才争取到的合作机会,团队也因此有了一笔新增收入。

  “麦客”虽说自由,但根子上是个“活”,讲究的是交易,自有“评价体系”。

  这些年,随着全国各地联合收割机数量的增多,跨区作业市场近乎饱和,要取得作业订单,更重要的是机手的技术水平和机具性能。

  “以前跨区作业都是跑得快、干得多,现在客户都重视减损,毕竟减损就是增收。除此之外,还会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要求,比如接下来这块地想要种芝麻,所以麦茬要割得越低越好。”这些都要靠技术水平,但难不倒王现礼——他是2021年山东省玉米机收减损大比武的第一名,是“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之星”。“跨区作业遇到的情况多,每一个能想到的事情都得有个处理办法。虽然是老机手,也得学会解决新问题。”王现礼说。

  因为“活干得好”,王现礼团队取得了业内认可,早在麦收季开始前,便接到不少预订电话,进入“订单作业”时间:5月18日到22日在湖北,23日进入河南省,首先到南阳,26日到达周口;6月初到驻马店,5日左右到达山东聊城,此后一路向东,12日前后返回平度。

  对于王现礼来说,今年是值得高兴的一年,他的“市场”首次由河南省开拓至湖北省。于是,他5月中旬就出发到达湖北省荆州市,比之前早一周开始“赶场”。

  此前,受疫情影响,王现礼的跨区作业工作放缓。今年,王现礼收到的订单比往年增加了很多,这是市场重新“打开”的机遇,但如果没有过硬的技能,也很难抓住这波“红利”。

  除了农机手的技术,机具也是吸引客户的关键。现如今,外出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足,成为这些年来跨区作业的新特点。今年,王现礼专门购置了一款200马力、喂入量100型的纵轴流联合收割机。“新的联合收割机马力大,收割质量更高,机器故障少,在比较大的地块,一天作业面积能够达到300多亩。”谈起新机具,王现礼滔滔不绝。

  自1996年开始购买联合收割机以来,王现礼已经更换了六次机具,平均四年多更换一次。“现在机具更新更快,老百姓都喜欢用脱粒又快又干净的设备,原来的收割机出来作业已经找不到活了。”王现礼说。新的联合收割机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也加快了增收步伐。王现礼算了一笔“经济账”:新机具第一年作业不用维修,几乎没有费用。第二年简单整理即可使用,费用极低。且纵轴流的联合收割机更换割台便可收获玉米,夏秋两季作业,不出两年时间就能“回本”,此后都是纯收入了。

  在路上

  完成了上刘家村的作业,王现礼和团队匆匆启程,奔赴周口。

  早上不到7点就要上工,一天的时间都在车上,到晚上八九点才能休息……忙起来是真忙,往往是离家一个多月,王现礼和妻子连电话都打不了一次。

  在一些作业“市场”相对完善的区域,有专门的“领车户”,身份与中介相似——帮跨区作业的团队联系活、同时为团队提供方便午饭,按照约定提取一定的“中介费用”。

  但要想找到新客户,就要去到“市场”不太完善的区域,这里没有“领车户”,找雇主、吃饭等事项全靠自己张罗,很多时候连午饭也顾不上吃。

  目前,王现礼的客户大多在河南省,这里的人口多、“散户”多,每家的地不大,对操作技术有了更精细的要求。“开100多米就到地头了,马上回方向,手脚光忙活了,下了车浑身疼。”

  与此同时,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以前自己开着收割机前往作业地,一路颠簸到“浑身散架”,如今都有了拖车“行走高速”。以前睡在车上的“麦客”,如今带上了旅行帐篷,解决了睡觉这个大问题。

  在七年前,王现礼的妻子每年跟着他跨区作业,半是为了互相照应,半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每到一处干活前先要量地,以确定面积和钱数,这是交易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早时用米尺量地,王现礼的妻子要拿着总长只有50米的米尺在地里来回跑。后来,喜欢钻研机械和新仪器的王现礼,首先解决掉了量地这个辛苦活——2016年,他买上了激光测距仪,“站着不动就能测出去一千多米,我是行业里最早用这个‘高级货’的”,王现礼话语间颇有些得意。

  再后来,车上有了北斗导航定位仪,一趟作业下来,数字同步显示。设备的智能,大大降低了跨区作业的辛苦程度,让“麦客”这一古老的职业在当代愈发游刃有余。

  连续20多年的跨区作业,王现礼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刚开始外出作业时,每年夏收能收入2万多元,后来达到4万多元、6万多元。今年,他预计作业面积突破2500亩,纯收入将突破7万元。而且,从2018年开始,王现礼的秋收路线图进一步延长,到2022年外出秋收玉米面积已接近2000亩。这样算下来,两季跨区作业总面积达到4000多亩,每年可纯收近13万元。

  这20多年,也是王现礼与作业地共同收获的20多年。

  刚开始在河南开展机收作业时,当地的情况让他印象深刻。王现礼至今记得,那时农户们为他们准备的午饭,是盛放在红色塑料桶里的面条,配菜就是蒜瓣,实在抵不住食物的单调,他和同伴把小卖部里仅有的十几根肠都买走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这些地方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也得以第一时间见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让当地农民有了更多的外出就业机会,通过外出打拼,再回家乡时,已有能力改善生活。如今,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二三层小楼,视野愈发开阔,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跨区作业20多年,王现礼已是青岛跨区作业中的“元老级”人物。现如今,48岁的王现礼也有“退休”打算:“再干两三年,我就回家种地,让机具为自己的地忙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城事·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上合之声
   第08版:今日即墨
   第09版:楼市
   第10版:青报公益
   第11版:福彩
   第12版:法治
追着丰收跑,青岛“麦客”赶场麦收季
青岛“麦客军团”跨区作业出征
为“三夏”生产作业提供坚实机械化支撑
青岛日报青岛日报聚焦03追着丰收跑,青岛“麦客”赶场麦收季 2023-05-26 2 2023年05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