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通讯员 丁飞 王璐
“实习了三个多月,因没签合同,公司拖欠了一个半月的工资一直不给。我和家人不大懂法律维权流程,律师把法律的相关细节给我们分析得非常清楚,从最初的申请、提交材料到最后拿到赔偿金,全程由市北区总工会操作,真的帮了大忙!”近日,市北区居民陈女士因实习期间劳务纠纷找到了“三尺惠工”服务站,经过工会律师认真分析和多次调解,陈女士的合法权益最终得到保障。
“‘三尺’,一是指代法律,因为古代会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二是指服务零距离,‘三尺’比‘一公里’更近,要让工会维权真正走到职工身边。”市北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杨阳解释道。据了解,目前,市北区总工会精心打造的27处“三尺惠工”法律服务站已全部投入使用,累计帮助1670名劳动者解决劳资纠纷及解答劳动法律咨询。其中,现场接待来访职工472人,受理职工来电1198起,办结率100%。
“为职工办好事、解难事,关键在于做实、做细。如果法律维权服务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就会成为‘面子工程’,只有建成让职工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的服务实体阵地,才能让职工切身感受到工会法律维权服务就在身边。”杨阳介绍,市北区总工会充分考虑到传统业态和新业态的行业特点,运用大数据技术,在职工聚集区域选择12处户外劳动者驿站、7处区域共享职工之家和8家街道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三尺惠工”法律服务站,实现人员、区域最大化覆盖。总工会还通过召开行业代表和律师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结合以往法律服务经验,采取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两种方式,为职工提供普及法律知识、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协商、调解及仲裁、诉讼代理(另行计费)等服务,帮助职工维权。
“对于工会来说,法律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本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原则,我们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起专业律师团队,有效延伸了服务半径。”杨阳说,合作律所派遣了在劳动诉讼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参与27处“三尺惠工”站点服务,总工会还遴选了45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515名工会法律志愿者参与“三尺惠工”外围服务。
同时,市北区总工会还制定了《市北区总工会“三尺惠工”法律服务站工作管理考核办法》,对每个服务站点采取每周巡视、每月调度和不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检查,确保“三尺惠工”项目良性运行。设立“服务质量”“法律援助工作效能”“办案质量”“卷宗质量”“回访满意率”等指标,对各站运行进行考核,作为支付服务费用及是否续约的依据,从而不断提升“三尺惠工”的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