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9:艺术青岛
文化、艺术与城市融合共生出越来越多无边界的城市会客厅~~~
~~~
文化、艺术与城市融合共生出越来越多无边界的城市会客厅
开门文旅新空间消弭边界
  ■市美术馆大学路门开启。   本稿摄影 王 雷
  ■中山公园林荫书屋。
  ■中山公园百年门垛重新亮相。
  ■中山公园林荫书屋内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最近一段时间,“开门”成为青岛市民“朋友圈”里的热词。先是青岛市美术馆打开了大学路上的七号门,红墙外的热闹与人气涌入,红墙内的艺术气息也流淌感染着街区;再是中山公园西门至南门护栏段改为木栈道,西南门的百年门垛重新亮相。

  一时间,从市民记忆中穿梭而来的文化认同感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人人可享的文旅新空间,正在成为无边界的城市会客厅。

  “这种公共空间的开放,不仅仅是打开一扇门,更是一个长期的、可以孕育市民与公共文化资源的互动性,加强对城市认知,促进文化传播的过程。”在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侍锦看来,这种开放寓意着一种精神的开放、城市的开放、文化的开放。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肖像。今年,青岛提出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上持续用力,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借力旅游品质提升和城市更新等攻坚行动的开展,文化对城市的赋能效应逐渐释放。高楼林立之间,以非凡气韵彰显城市品格特色,离不开一个个“开门”形成的、人人可享的文旅新空间。

  历史与时尚,流动间生彩

  漫步于青岛老城,有一处一定不能错过的打卡地,那就是位于大学路、鱼山路路口的“网红墙”。红墙顶黄色琉璃瓦,豪放大气,环绕着墙内这处国宝级院落。墙外是青岛最热闹熙攘的区域之一。这处“最美拐角”没有淡旺季,年轻人日日排起长队,在一张张照片中定格有关青岛的记忆。

  深挖青岛老城文化内涵,把厚重文化底蕴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一直是青岛在探索的课题。

  作为公共文化场馆,青岛市美术馆一直致力于让文化艺术真正融入市民生活,推动人文共享。这个月,青岛市美术馆打开了大学路七号门,进一步提高市民游客进入市美术馆的便捷度,推动老城形成新的文旅消费圈。

  “美术馆增开大学路入口后,经统计,日参观人数增长三分之一以上。”青岛市美术馆馆长迟涛透露,下一步,市美术馆还将改造提升服务设施,陆续为观众增设卫生间,开办文创空间、艺术休闲沙龙、手造非遗体验空间、陶艺坊,不断提高公共教育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正如迟涛所说,不仅要让人员流动起来,更要让文化、消费流动起来。市美术馆的“开门”,不仅大大提升了“建筑可阅读”的便利,也进一步丰富了“街区可漫步”的承载。

  事实上,通过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化空间正在向市民敞开怀抱,里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目前,历史城区骏业里、永益里等一批里院陆续对外开放,书房、餐厅、酒窖等时尚业态相继入驻。

  “开门”只是一种媒介,只有真正实现内外的业态流动,才能带动“门内”“门外”优化互动,将文化生命力的种子广为播种。

  “开门”之后,为绿意筑诗意

  在现代化城市中,公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单一功能的绿地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市民需要。如何在绿意之上萌发出诗意,是“开门”之后的重要课题。

  在青岛,伴随着城市有机更新,人们有了再度审视城市发展、重探文化渊源、体验质感特色的机会。作为太平山生态绿道示范段,中山公园最近的变化让不少市民欣喜。

  “以前到中山公园必须走大门,现在很多入口都可以进来,无论是晨练还是游玩,都很方便!”市民刘先生说,自己几乎每天都会到中山公园晨练,这样的“开门”很贴心。据了解,这是青岛市市级公园拆墙透绿项目之一,2022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整个项目拆除围墙1500多米,修建了木栈道和木平台。

  不仅如此,在中山公园西南角的岞山路与延安一路路口,有着百年历史的门垛也重新与市民游客见面,文化厚重感扑面而来。据了解,西南门其实是中山公园原本的正门,两座有着沧桑历史感的石柱门垛正是往昔时光的见证。

  中山公园的“三棵树”一带曾是艺术青年的写生之地,这也让中山公园的形象在众多画家的作品中定格,画展、摄影展等也是这里的“常客”。2022中国(青岛)国际水彩艺术季就是在中山公园启动的。近年来,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还多次在中山公园举办微演艺活动,进一步丰富公园里的文化活动。

  此外,中山公园里的林荫书屋也是年轻人钟爱的一处打卡地标。这是青岛首家丛林书吧,人们围着水杉而坐,静心阅读、感受诗意之旅,体验一个全新的户外阅读休闲空间。

  在地文化的独特性永远是取之不竭的创意力量。去年秋天,西海岸新区首个文化型公园——齐长城徐山文化公园正式开放,这也是“探源青岛”工程的代表性项目。在全市山头公园整治中,这是唯一涉及文保遗址的项目。徐山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徐福石屋。齐长城文化墙、徐山广场、故垒漫道园、齐桓公雕塑等文化景点,让这个公园脱颖而出。

  “开门”,构建区域生态

  今天的城市,文旅新空间的升级和拓展,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开门”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考量维度就是,作为文化感知主体的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有没有得到提升。

  提起“开门”,不得不提到太平角。青岛太平湾万博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王开生介绍,太平角区域自2017年正式启动历史建筑开放,在保护的前提下,导入十几种新业态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截至目前已经打开20栋历史文化建筑,具备条件的已经实现了应开尽开。

  “城市文旅空间的开放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的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项目首先就是要把‘大门’打开,让市民游客进来。经过多年打造,项目已经进入成熟期,从现在到今年年底,每个月都有活动安排,比如庭院演出、美术展览、啤酒节、市集等等,接下来还会有不少文化艺术活动穿插进来。”王开生说。

  在太平角区域众多热门场馆中,太平角18号艺术中心是一家集文化、艺术、文创于一身的体验中心,通过全周期、高品质、新模式的运营,逐步形成青岛文化艺术文创聚集地。每逢周末,不少市民游客选择到这里看展览、喝咖啡,度过休闲时光。

  今天的太平角区域,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戏剧、音乐、美术、料理、咖啡、民宿等业态极大活跃了整个区域的人气和消费。在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项目带动下,太平角周边区域的文化生态也逐步构建起来。临近区域的不少闲置用房也相继开出咖啡馆、餐厅等,几乎是开一家火一家,家家都是网红店。

  如此大体量的历史建筑整体成功实现活化利用,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有代表性,不少外地城市前来参观学习。“太平角区域有着‘天生丽质’的条件,其独特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复制的。”王开生强调,这种打造必须用心来做,在构建起完整的文旅消费链条的同时,也润物无声地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品质及影响力。

  既要进得来,更要愿意来

  “开门”或许不难,但吸引市民游客愿意来、主动来、反复来,才能真正体现“开门”的价值,实现文旅空间与城市质感的有机共融。

  青岛奥帆中心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海洋文化、奥运文化、上合文化在这里激荡共生,“中国梦”“世界梦”在这里交相辉映。如果要选择一处最能代表青岛特色的地标,很多人会把票投给这里。虽然免门票开放,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市民游客进入奥帆中心要经过门岗卡口。

  2020年,青岛旅游集团确定创建“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2021年5月,奥帆中心主动打开大门,拆除了围挡、安检关卡以及刷卡设备,奥帆中心真正成为了市民游客随时可进入的城市会客厅。随着5A级景区创建的推进,奥帆中心不断呈现“新的风景”。无人机灯光秀惊艳亮相,首个IP形象“奥帆帆”及其周边文创不断推出,奥帆中心往返海底世界航线成为“网红”航线……如今,在奥帆中心喝咖啡、品美食、看风景,再一次成为了年轻人的时尚。

  文旅地标“开门”的过程,更是不断考验文化创意能力的过程。

  即墨古城,正是通过“开门”营造出浓浓“烟火气”,成为岛城非遗文化旅游的重要地标,也成为学生研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进入古城,各地特产、非遗文创、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糖画、芝麻糖球、即墨麻片等应有尽有。逢节假日,即墨大秧歌、柳腔展演、舞龙舞狮、民谣弹唱、墨小牛巡游等活动也会轮番上演。古城内的即墨县衙、文庙等公建也经常推出免费开放活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中,即墨古城入选非遗旅游街区。兔年春节,这里引客达到35万人次。

  诚然,并不是所有的空间都适合“开门”。另一方面,思想上的“开门”比物理上的“开门”更为关键。拥有着海派开放基因的青岛,呼唤文化要素的尽情流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5版:要闻·专题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专版
   第08版:艺术青岛
   第09版:艺术青岛
   第10版:青报读书周刊
   第11版:青报公益
   第12版:专版
开门文旅新空间消弭边界
姜寿田:书法从古典到现代的飘逸旅程
青岛日报艺术青岛09开门文旅新空间消弭边界 2023-02-27 2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