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余博
12月10日,2022年“三民”活动再次准时与市民见面。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一场检验工作成果的“年终大考”,今年的“三民”活动继续沿用线上“云述职、云评议、云征集”模式,38个政府部门“一把手”将在两天时间里,向市民报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工作好不好,由人民说了算;这是一次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政民之约”,每场3200余名市民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听这座城市拔节生长的声音;这更是又一次城市与人民的“双向奔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14年来,“三民”活动的形式从线下走到线上,代表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初心未曾改变,全市人民参与社会治理、助力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热情与责任也从来未曾改变。
在听取政府部门述职时,不少市民代表听到了自己的“身边事”。
“这是我参与的工作!”当听到太平山建设整治工作时,青岛花林实业有限公司员工吕霖钧难掩激动的心情;“疫情期间,我身边很多学生主动去做志愿者,也被专门提到了。”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亚玲说,要把这件事告诉学生们;段红妮是崂山区市民代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是她最关心的内容,她说:“我们家今年就要‘上楼’了,新小区里还添了很多智慧设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安全感满满。”
在李沧区九水东路社区,活动还没开始,已经有不少市民代表冒着小雨赶到会场。第一次参加“三民”活动的尹直红早早来到会场,坐在了第一排,她说:“以前总觉得政府部门离我们很远,但今天听了述职报告,发现‘高大上’的政府部门也可以很‘接地气’,不光有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也有我们居民身边的民生小事。采取这样的形式开展‘三民’活动,不仅将活动本身送到了‘家门口’,让我们参加活动更便捷,更将青岛社会治理的‘接力棒’送到了我们的‘家门口’。”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发展活力的源头活水。活动中,经济建设组首先与市民见面。
“今年市发改委先后出台了5批稳增长政策清单,截至10月份,减税、降费、退税、缓缴税款费共计577亿元,创历年新高。”
“市民营经济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助力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是一名经济工作者,今天上午亮相的经济建设组的报告既有文字也有图解,‘干货’真不少。”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汉河社区分会场,王超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词。“在和民营企业家朋友交流的时候,大家反映最多的就是,今年以来,青岛的税收政策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送来了‘及时雨’。此外,对科技类企业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科技类企业的资金压力。”
近者悦,远者来。营商环境之变的背后,是青岛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带来的作风之变。鲁花道生集团权益投资总经理陈徐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我是浙江人,在青岛居住10年,参与了四次‘三民’活动。这些年来,我清晰地感受到,政府工作人员在服务上、效率上、工作方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企业发展的帮助也越来越大。”
在为政府部门“点赞”的同时,也有代表带来了务实的建议。青岛亿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袁瑞钊说:“希望下一步政府针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如上市辅导、产学研合作、外来企业与本土企业联合发展等,分阶段引导、支持企业发展。”
工作的满意度来源于人民的幸福感。退休职工崔建礼已经是“三民”活动的“老朋友”了,这次,他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身边的社区居民来到现场。“‘三民’活动,市民唱主角。”崔建礼这样理解他眼中的“三民”活动,一天的述职结束后,他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拿出手机通过刷脸方式登录评议系统进行了评议。“就拿我们社区来说,一年来,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出行越来越便利,我非常满意。”
走出会场,天色已晚,但市民们的兴致依然高昂、步履更加坚定,助力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信念正在每个人心中凝聚升腾。人心往之,城必兴焉。14岁的“三民”活动,仍在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际,这条政民之间的“连心桥”,正联结起城市与人民的光荣与梦想,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