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0:专版
~~~——写在山东省第二十八届 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
新时代环卫力量“绣出”青岛城市靓丽新画卷
——写在山东省第二十八届 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
  ■市北区双山街道万科城国际公园智能垃圾箱房。
  ■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18年底完成终场封场,实现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零填埋”。
  ■位于银川西路的公厕。
  ■青岛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
■环卫工人浴“雪”奋战,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道路机械化保洁联合作业。
■西海岸新区东风路环卫公寓。
  ■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环卫工人健康体检。
■2022年度“齐鲁最美环卫职工”宋智磊。
■环卫工人游览景区的幸福合照。
■环卫工人在清扫落叶。
■2022年度“齐鲁最美环卫职工”周飞飞(右一)。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通讯员 宿栋方  

  一座城市十年的变化,往往超出人们的想像。

  走在今天的青岛街头,放眼望去,市容有序、高楼林立、大道整洁,满城生机。这座建成区面积超过964平方公里的城市,正携手在此安居乐业的千万人口,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在这奋进的道路上,离不开2.3万名环卫人披星戴月、不惧寒暑的守护。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锚定建设“最洁净城市”,新时代青岛环卫人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环卫工人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维护“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城市环境,为提升洁序净美的城市形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迎来了新发展、新变化。

  城市之美,感谢有您。今天,是山东省第二十八届环卫工人节。在这个属于“城市美容师”、属于全社会关心环卫事业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节日里,让我们真诚地道一声:节日快乐!

  新时代,环卫行业实现新跨越

  环境卫生,是人们感知一座城市的窗口,关系人们宜居宜业宜游的体验。

  在新时代,青岛环卫人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等重大活动以及重要节点勇担重任,全力以赴贡献环卫力量。在日常保洁中,青岛环卫人用“绣花”功夫,换来了全市环境卫生状况的持续改善、洁序净美城市形象的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持续优化,擦亮了城市窗口,提升了城市颜值——

  为不断提升道路保洁精细化水平,实现道路保洁“机械化、规范化、精细化”,青岛环卫人走出去引进来,融汇学习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的道路保洁经验,基于本土山海地形特点,先后制定、修订了《青岛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规范》《青岛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精细化工作标准》等作业规范,不断提高作业标准。同时,优化车辆类型配比,引进购置深度保洁车等新型高效作业车辆,推广联合作业模式,推动道路保洁工作进入机械化、现代化的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道路保洁车辆设备5789辆,是2012年的13倍;全市机械化保洁面积8349万平方米,是2012年的2.5倍,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100%、冲洗率97%;创建省级“深度保洁示范路”740条,打造精细化保洁示范区域23处、实施“落叶缓扫”精细管理道路(区域)70个,道路保洁机械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大踏步迈进3.0时代。

  城市公厕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其管理服务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友好程度、品质追求和治理能力。我市2017—2019年连续三年将“厕所革命”工作列入市办实事,印发《青岛市城市公共厕所保洁管理服务规范》《青岛市公共厕所服务管理精细化工作标准(试行)》等指导性文件,不断健全完善公厕体系,优化公厕布局,美化公厕环境,提升公厕管理服务质量,探索出一条“整合资源+人文美学+精细管理+科技赋能”的“厕所革命”青岛路径,使城市公厕从普通的公共环卫服务设施,发展成为浓缩城市文明、城市品质、城市温度的公共空间,给予市民游客更加方便、温馨的如厕体验。十年来,全市环卫公厕由625座增加到1219座,另外新开放社会公厕774座,24小时开放公厕增加到622座,青岛市“固定式公厕为主、配建式公厕为辅、社会厕所对外开放为补充”的公厕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公厕服务更加温馨便利,加设第三卫生间或无障碍卫生间、增设饮水机、售卖机,“净善境美”“如厕如家”等公厕服务品牌已成为青岛公厕服务的典型代表。

  生活垃圾涉及千家万户,是市民生活中的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十年来,青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方式上发起攻坚。目前,全市配备垃圾清运车辆1215辆,实行全密闭化清运,做到日清日洁;建成并运行焚烧发电厂6座、厨余(餐厨)垃圾处理厂6座,日处理各类生活垃圾1.1万吨,资源化处理率达9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形成了“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应急保障”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2019年9月,我市市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2020年6月,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提前完成国家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要求,走在全省、全国前列。2021年,经过2年多稳定、沉降,我市对小涧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实施综合整治生态恢复,提升整体环境,将其打造成为具有环保科普教育、园区参观游览及休闲为一体的小型山顶公园,昔日垃圾山变身成了生态友好型山顶花园,实现了华丽变身,走出了一条“简单填埋-卫生填埋-零填埋-景观花园”的生态环保之路,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与绿水青山的新时代之路,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置的跨越式发展。

  垃圾分类正在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十年来,青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快,2013年,在全市推动餐厨垃圾强制分类试点的基础上,选定市南区作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域,在全国较早尝试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工作。2017年,青岛市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开始进入垃圾分类全面实施阶段,“新时尚”迅速在全市展开。2020年,青岛颁布实施《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生活垃圾分类法律规章制度体系基本确定,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成绩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档次。近些年,青岛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着力打造“青青之岛,分享美好”品牌,建成垃圾分类宣教基地54处,培训垃圾分类星火讲师559名,开展“绿色环卫,‘垃’近你我”垃圾处理设施公众开放活动,组织市民参观垃圾转运、焚烧、填埋、渗沥液处理设施等实景展示,重点培养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垃圾分类的全面实施、全面覆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的“青岛实践”,垃圾分类由“新时尚”逐渐成为“好习惯”。截至目前,全市城区居住小区和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设置分类投放桶点2.3万余处,完成升级改造投放桶点3700处,设置密闭投放点1100处,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暂存点2800处,撤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1000处;建立专兼职指导员队伍7400余人,800个小区实现定时定点投放;打造优化分类收运线路914条,建立基本覆盖市区的分类收运体系。1.3万余家餐饮单位、企事业食堂等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餐厨垃圾签约率达到95%,日均餐厨垃圾收运量达到400吨;新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33座(含就地处理设施),合理规划布局绿色回收站(网点),全面构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

  新时代,环卫工人收获新幸福

  一座温暖的城市,一定是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李沧区环卫公司环卫工人陈学明一家20多口人通过环卫工作在青岛扎根,为城市环境卫生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在今年的“环卫·幸福照相馆”公益活动中,陈学明一家从幕后走到台前,讲述在青岛的幸福故事。

  十年来,环卫工人为这座城市栉风沐雨、挥洒汗水,这座城市和市民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通过出台政策保障环卫工人的权益,通过提升工资福利待遇增加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更通过市民一个个暖心的举动,让环卫工人在这座城市收获新幸福。

  环卫薪酬稳步提升。我市环卫各工种工资薪酬有序平稳增加,各区(市)结合辖区情况还会发放早餐补贴、住房补贴、高温补贴、住院津贴等津贴补助,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水平位于省内前列。

  增加福利待遇,提高职业归属感。各区(市)环卫部门及公司将防暑御寒品、节假日福利等发放到位,健康体检也成为每年的必备项目,有的区(市)工会还会为环卫工人发放生日津贴或者生日蛋糕,环卫工人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商业保险补充社会保险。针对部分超龄人员无法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我市环卫部门为所有一线环卫工人购买商业保险,市城市管理局还积极对接新华保险公司,发起“城市因你而美,新华伴你而行”活动,向我市环卫工人捐赠意外伤害保险,极大提高了环卫工人的抗风险能力。

  加强环卫工人休息场所建设。利用公厕空间集成等方式建设了500余处“城市美容师”驿站和小型环卫休息间,配备休息座椅、微波炉等相应的设施设备,全天向环卫工人开放,极大方便了附近环卫保洁工人的休息和就餐。联合市总工会、城运控股交运集团和沿街商铺等单位,设置61处环卫关爱点,599处爱心驿站,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热水和歇脚的地方,不仅为环卫工人提供了临时休息的场所,也可以帮助他们躲避极端天气的侵袭。

  推进环卫公寓建设,改善外来环卫工人居住条件。各区(市)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建设环卫职工宿舍、发放住房或租房补贴等多种形式,竭尽全力为环卫职工解决住宿问题。其中,西海岸新区先后改造新建刘公岛路、灵山,东风路、紫金山路、香江路等6处环卫工人公寓,组成了青岛市规模最大的环卫公寓“网”,总占地面积约11638平方米,公寓包括宿舍、活动室、餐厅、浴室、卫生间以及两处大型洗衣房,可以满足800余名环卫工人的食宿问题。崂山区公布将建设1200人的环卫工人宿舍,集食堂、洗衣房、烘干房、教育培训及娱乐活动等功能场所于一体,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环卫工人的居住条件。

  引导社会各界关爱环卫工人。近年来,市、区(市)管理部门联合社会各界组织“围上一条围巾、端上一碗热粥”“城市唤醒者”“月满中秋,情系环卫”“净千路、暖一城” “‘城市美容师’体验活动”“环卫·幸福照相馆”等系列关爱行动,让市民和环卫工人形成良好互动,进一步推动形成关爱、理解、支持、尊重环卫工人的社会氛围。

  新时代,环卫事业培育新精神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等重大活动中,青岛环卫人以高效、精细的工作,扮靓城市容颜,赢得世界的目光和点赞;在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环卫人冲锋在最前线,是生力军、主力军;当城市遭受台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时,环卫人“顶风而上”,清理积水、残枝、积雪,“修复”城市容颜;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环卫人闻令即动、逆向而行,用橙色身影筑起坚不可摧的环卫防线。

  在新时代,岛城环卫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更加凸显,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雷锋精神”和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愈加显现——

  周飞飞是青岛市李沧区环境卫生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夏防水涝、冬清冰雪是他的日常工作。遇到重大任务,他敢于拼上、豁上、靠上。面对突来的疫情,他甘于奉献,先后投入到李沧区青银高速防疫点、李沧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重点人员转运组的工作中,冲到最危险的地方,用实际行动展现着环卫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2013年、2017年周飞飞被评为李沧环境卫生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2022年被评选为2022年度“齐鲁最美环卫职工”。

  马文茂、倪军是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也分别是全国无偿献血银奖和铜奖获得者。马文茂坚持无偿献血25年,累计献血总量7000毫升,倪军自199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22年,累计献血量6400毫升。他们说,全社会都在关爱我们环卫工人,我们也想通过献血这种方式来回馈社会,每当想起自己献出的血液能够挽救别人的生命,便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在青岛,像马文茂、倪军这样乐于助人的环卫工人不在少数,他们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他们用爱心描绘着新时代环卫工人新形象。

  宋智磊,是一名长期工作在作业一线的环卫车辆驾驶员。他乐于学习,善于钻研,对新引进的深度保洁车辆一触即通,不仅精通冲洗车、洗扫车、洒水等各种环卫车辆作业,还能熟练操作铲车、挖掘机等大型工程车辆,并且主动向同事们分享工作技巧和工作经验,带动同事们一起提高。2019年他在青岛市“宇通杯”环卫行业道路保洁技能大赛和山东省“海汇杯”道路机械化保洁大赛中,分别取得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2022年又在青岛市“杰瑞杯”城市精细化管理(道路机扫保洁)技能竞赛和山东省精细化管理环卫行业技能竞赛中先后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些优异的成绩,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岛环卫工人苦练技能、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匠星风采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勇争先、唯旗是夺的精神面貌。

  风从海上来,正是扬帆时。回顾过往,青岛环卫行业飞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支持配合,更离不开一代环卫人的努力付出。展望未来,全市各级环卫主管部门将不断落实环卫工人权益保障政策,完善关爱环卫工人工作体系,继续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鼓足干劲、再创佳绩,为进一步推进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现“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城市愿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要闻·专题
   第09版:非凡十年
   第10版:专版
   第12版:广告
新时代环卫力量“绣出”青岛城市靓丽新画卷
青岛日报专版10新时代环卫力量“绣出”青岛城市靓丽新画卷 2022-10-26 2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