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1:首版
庆祝中多建交50周年~~~
习近平向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致贺信~~~
习近平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致贺信~~~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六个城市”建设、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陆治原主持会议并讲话
中办印发《规定》~~~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货物吞吐量从4亿吨到5亿吨用了四年,从5亿吨到6亿吨只用了三年,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位居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2011年突破1300万标箱,2021年完成2371万标箱,跃居世界第六~~~
前八月新增退税减税缓税(费)超520亿元~~~
​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将于年内实现主线通气投产,助力青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
​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将于年内实现主线通气投产,助力青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青岛“大能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放眼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海域段施工已经进入尾声。长达12公里的海域段管线,犹如一条蛟龙,卧于胶州湾的万顷碧波之下。

  青岛的“大能源”格局,正在随着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的建设施工加速形成。这条贯通东西的青岛能源“大动脉”,管线全长72公里,其中海底段达到12公里,设计总输气能力为每年36亿立方米,在工程技术方面开创了多个“国内第一”。

  对正处于实现“双碳”目标、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试点的青岛来说,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的重要意义更为凸显:今年年底主线通气投产后,将与“十四五”期间实施的董家口LNG码头项目、全域“煤改气”项目、大型燃气发电项目协同一体,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大能源”格局加速形成,为青岛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十足底气”。

  十年磨一剑,开创三个国内第一

  在青岛市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开工仪式上,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海滨在致辞中难掩澎湃之情。从开始筹备到正式开工,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整整历时十年,几经推敲、几易方案,最终得以“落子”。

  蛟龙入海,贯通东西。作为我市重要的能源基础配套工程,项目建设除涉及平原、丘陵、海域、滩涂等众多复杂地形外,项目施工工艺也开创了三个“国内第一”:是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城市燃气管线,也是首条下穿跨海特大桥、首条采用陆对海“定向钻”工艺敷设的天然气管线。

  工程开工以来,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一个个重要节点按期完成:3月15日上午,管线第一道焊口正式打火开焊,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4月30日,管线陆对海水平定向钻正式开钻;5月2日,双埠浮拖场地主体建成;5月17日,管线海域段在浮拖场地正式打火开焊;5月21日,历时22天后,陆海定向钻杆与浮漂成功连接,经过“探、穿、连”三位一体作业,国内城燃管线距离最长的陆海定向钻导向孔施工一次性穿越成功,实现精准贯通,以此为“坐标”,成为穿越施工及海上浮拖段精准连头作业的“基点”;6月20日,海管第一根浮拖管道预下水成功;7月14日,墨水河完成定向钻实现穿越;7月15日,开工启动超长机械顶管穿越沈海高速,穿越长度390米;7月27日,大沽河定向钻穿越进入启动阶段;8月10日,在经过90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后,长管线完成从陆地到海底的穿越,实现陆海连通; 9月6日,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海域段浮拖最后一组长管段入海……

  据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洪波介绍,该项目起点为国家管网张应分输站,途经胶州市、城阳区,从女姑口大桥西入海,从李村河入海口的海陆管接口登陆后,与市区“三横四纵”次高压燃气管线对接,并向南延伸至华电青岛发电厂。“该项目由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管线全长72公里、其中海底段达到12公里,设计总输气能力为每年36亿立方米,预计年底前实现主线通气投产。”

  “双碳”目标下,青岛能源结构转型“底气十足”

  “双碳”目标下,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一场关于能源结构转型的“硬仗”已经在青岛打响。

  去年,我市提出加快推进“煤改气”清洁能源供热项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分批次完成40余处燃煤热源的改造任务,关停燃煤锅炉150余台,新建燃气锅炉上百台。与此同时,所有新、改、扩建锅炉,必须为非燃煤锅炉,综合采用“煤改气”、工业余热替代、生物质化改造等手段,科学有序推进集中供热热源整合和低碳化改造。

  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我市将在一热泰能、二热徐家东山等7处热源实施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改造。未来,市区还将关停和改造一批供热燃煤锅炉,确保2023年年底前,完成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建成区“煤改气”工作。

  而作为“煤改气”的主力军和先行先试者,青岛能源集团已经在去年关停燃煤锅炉8台、新建燃气锅炉4台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关停燃煤锅炉19台,新建燃气锅炉17台;2023年计划关停燃煤锅炉9台,新建燃气锅炉7台。新建的燃气锅炉,都需要新增气源做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由于处于“西气东输”末端,青岛的气源一直比较紧张,价格也相对较高。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选择在此时开建,可谓恰逢其时。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沿途上合示范区、高新区以及城区大型燃气发电项目、“煤改气”工程的用气需求。预计每年替代标准煤消耗536万吨、减少碳排放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4320吨,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也为“双碳”目标下青岛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十足底气”。

  多路布局,构建“大能源”格局

  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青岛位居“西气东输”管输天然气末端。直到中石化青岛LNG接收站2014年投入运营,青岛终于变为LNG气源的前端。但是,青岛天然气的供应形势并不乐观,“缺气”一直如影随形。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深耕清洁能源综合供能市场?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青岛能源集团把目光放在向供应链“上游”进军。

  随着青岛能源集团与中国石化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董家口LNG码头三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青岛将由“西气东输”管输天然气的末端变为液化天然气(LNG)气源的首端,进而可以满足全市未来中长期的天然气用气需求,奠定能源结构转型基础。三期工程将在一期、二期基础上,对码头泊位和接收站进行扩建,新增一座靠泊26.6万立方米LNG船舶的专用泊位,一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及配套附属设施,这是目前国内计划建造的容积最大的LNG储罐。

  扩建工程全部完成后,该接收站年接转能力将达1400万吨(可为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相当于植树29.4亿棵),每年将输出127亿立方米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将成为国内同期建设中规模最大的LNG接收站。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该项目对于全面改善山东乃至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项目正是董家口LNG气源输青大通道的关键一环。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将与董家口LNG码头项目、全域“煤改气”项目、大型燃气发电项目协同一体,为青岛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根据规划,青岛能源集团构建“大能源”格局的思路远不仅于此——

  将在全面完成供热“煤改气”的基础上,引入清洁发电余热、地热能、海水源、空气源等多种清洁热源,建成多能互补的“大供热”保障格局,供热面积达到1.65亿平方米。

  建成“一主两支环型”高压管线,开工建设天然气战略储备库,打通天然气上、中、下游产业链,构建起“自主采购、战略储备、外来补充”的多元化“大供气”保障格局,天然气年销量突破30亿立方米,满足全市天然气需求的同时,与国家管网互联互通,辐射山东半岛经济圈。

  筹备建设“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重点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北亚地区,着力建设全球重要的能源现货交易中心、东北亚油气价格发现中心、国际高端能源服务集成平台、“一带一路”能源信息集中平台。

  “作为承载着城市‘能源安全保障、能源转型发展、能源战略合作’三大功能的国有产业平台,能源集团肩负着全市128万户居民燃气不锈钢波纹管更换任务,这是民生之重;投资125亿元建设青岛市燃气储备供应保障工程等‘七大项目’,这是夯基之策;首开青岛市全域供热‘煤改气’的先河,这是转型之变;发起并参与了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筹建,这是破题之举。每一个任务,都需要我们全力以赴。”赵海滨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
   第06版:今日即墨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楼市
习近平同多哥总统互致贺电
弘扬丝路精神拓展亚欧合作
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山东港口青岛港:1.2秒“吞吐”一箱
青岛404亿退税精准“落袋”
青岛“大能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青岛地区天气预报
青岛日报首版01青岛“大能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2022-09-20 2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