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羽
“美丽山东,活力阳光”。8月25日,万人齐聚日照奎山体育中心,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在此拉开战幕。8月25日至9月5日,全省16市体育健儿将洒下拼搏汗水,展示运动魅力,共同谱写催人奋进的青春之歌。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这场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会,既是对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巨大成就的重要展示,更是推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的重要举措。在国际国内赛场勇攀高峰、屡创佳绩,厚实的人才储备是山东体育的发展之基。本届省运会共设置32个正式比赛大项、996个小项,1.7万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项目设置和参赛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为和兄弟城市一道赴这场体育之约,青岛健儿刻苦训练、积极备战参赛。本届省运会,青岛派出由1523名运动员组成的强大代表团,参加全部36个大项(含4个表演项目)的争夺。全项参赛、全面突破,体现了青岛作为山东竞技体育“龙头”雄厚的人才储备和责任担当。
新增项目“群雄逐鹿”
霹雳舞攀岩抢眼球
体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山东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
东京奥运会上,山东健儿勇夺7金1银3铜,金牌数并列全国首位;陕西全运会上,山东代表团获得58枚金牌、160枚奖牌,收获金牌、奖牌“四连冠”;北京冬奥会上,青岛选手李文龙为山东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接轨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设置,每届省运会都会对竞赛项目进行调整。本届比赛,新增了冲浪、攀岩、空手道、霹雳舞、滑板和短道速滑等6个大项。没有传统强队、没有明星队员,各市在这些新增项目中的“遭遇战”,成为省运会赛场上的一大看点。
7月30日,日照市高新文化体育中心内,一场精彩绝伦的“斗舞”过后,霹雳舞乙组混合团体赛冠军被青岛队揽入囊中,这也是青岛拿到的首枚省运会霹雳舞金牌。
2020年,国际奥委会以“拥抱年轻人”为理念将霹雳舞项目纳入巴黎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一举措非常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正因如此,霹雳舞成为本届省运会首批开赛的新增项目之一,评判及奖牌去向也较受关注。由于缺乏之前大赛交流,各代表团之间互不了解,每一场都是硬碰硬的“遭遇战”。金牌的最终分布也证明了省运会竞争之激烈:全部5枚金牌被四个代表队瓜分,胜负都在毫厘之间。
市篮橄中心副主任周震华介绍:“早下手、早布局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关键。青岛霹雳舞队邀请了知名舞者李帅牵头组队,在场地、人员和后勤上都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这也成为青岛队争金夺银的保证。”
大胆起用新人、加强队伍管理、全力后勤保障,是青岛在新增项目上制胜的核心。前国家队队员安明在2018年受邀出任青岛攀岩队主教练,从“零”开始选材组队,市体育局与城阳教体局签订“市队区办”协议,提供优质训练比赛条件、解决队员上学难题。省运会比赛中,这支由2006年以后出生队员组成的队伍“以小打大”获得3枚金牌,占到了总金牌数的一半。
空手道队王英同样是青岛“金牌教练”中的新成员,这位前国家队队员此次带领队员拿到4枚金牌,金牌总数位列该项目全省第一。市体育局训竞处负责人徐泽介绍:“王英是体育局2019年开始合作的外聘教练,她不仅执教能力强,敬业精神也令人钦佩。”
徐泽表示,青岛积极布局新增项目,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说:“青岛队在冲浪、短道速滑中的表现也非常好。这些项目方兴未艾,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会是‘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一环。”
“训科医管”有力保障
复合型团队创佳绩
新增项目表现亮眼,传统强项基础稳固。已经结束的比赛,青岛代表团在足球、帆船、射箭、自行车、赛艇等项目中发挥出色,呈全面开花之势。
省运会男足项目中,青岛队包揽了甲、乙、丙三个组别的全部冠军,女足则拿下了甲组金牌和两个第五名,根据集体项目记牌规则,青岛的6支球队总共摘得25枚金牌,“足球之城”的城市名片熠熠生辉。市足管中心青少部主任金剑将成绩归功于通力合作的教练和技术团队,他说:“技术分析小组通过录像分析,提供客观数据和技战术分析,教练组则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战术、调配阵容。整个省运会周期,他们之间配合非常默契,为队伍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突出教练员在竞技训练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帮助他们拓展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大力支持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训科医管”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已经成为青岛竞技体育的中坚力量。“训科医管”训练模式,是指以训练为主体、教练为主导、科研为先导、医务为督导、领队为领导的科学化训练保障控制系统,这一系统有效推动了竞技体育水平提升。
早在省运会开幕前的7月16日,跆拳道甲组比赛鸣金收兵,场地中央,队员们围成一圈,向孙晓玲教练鞠躬致谢。本次省运会青岛跆拳道队所获的11枚金牌中,孙晓玲的弟子占到了9枚,她也成为本次省运会上的教练“金牌王”。孙晓玲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青岛姑娘,2009年,她从国家队回到家乡组建跆拳道队。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这支队伍已连续三届省运会总共夺得23枚金牌,成为青岛体育名副其实的“金牌之师”。
在刚刚结束的自行车项目中,高小宁教练带领的青岛市公路、山地自行车队共获得7金5银3.5铜,创下省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她告诉记者,为取得尽可能好的训练成果,自己曾独自带队在中缅边境的云南芒市进行了长时间训练。“运动员每天骑行将近180公里,即使是大年三十也照常训练,为了克服孩子们的思乡情绪,还要不停做心理辅导。现在拿到金牌,我们之前的付出都值了!”赛后,高小宁激动落泪。
青岛健儿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除了刻苦训练、师徒默契配合外,背后还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强体”战略,强化体育科技基础服务,努力打造高水平体育科研中心。整个省运会备战周期,科研团队开展生理生化监控、出具检测报告4100余例,对重点运动员实施心理监控,后勤保障真正做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市足管中心主任田卫国认为,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赛场内的较量延伸到赛场外全方位的竞争。“这次足球比赛是预赛、决赛一起进行,12天的时间里要踢10场比赛,这样高强度、高密度的节奏,如果没有优秀的医疗团队贴身保障,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体教融合”硕果累累
体育强市后继有人
7月23日,省运会击剑项目落下帷幕,青岛队的皇甫浩然收获了男乙花剑个人和团体两枚金牌。赛场之外,皇甫浩然还是一枚妥妥的“小学霸”,2021年中考,他以文化课319分的高分被青岛二中作为特长生录取。
皇甫浩然只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开展“体教融合”所结硕果的一个缩影。本届省运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军”成为青岛军团的中坚力量。男足75名球员中,有65人来自校园足球,网球“三金王”杨安娜、攀岩“小明星”田睿林、帆船OP级冠军刘帆……这些叱咤省运赛场的小运动员,平日都是学堂里的“读书郎”,训练都在课余时间进行。“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学习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皇甫浩然自信地回答:“不但不影响,还让我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健康身体是我学业和生活的坚强后盾”。
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金字塔的塔基。市体育局副局长刘新宏认为,提高体育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度,不仅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他说:“我们现在的工作思路是‘夯基’、‘强中’、‘突尖’,首先就是要加强基层普及工作力度。”
2019年上半年,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拉开了体教携手、协作创新、融合发展的序幕,《意见》以构建健康、训练和竞赛“三大体系”为基础,提出了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七项政策措施,有效解决了体育系统对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三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青岛的“体教融合”不断走深走实,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以足球为例,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49所、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25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96所,形成了完善的培训输送体系。去年年底,青岛“体教融合”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进行推广。
关注青少年体育,就是关注体育发展未来。中国海洋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陈平认为,体育强市的最重要表征就是竞技体育在省内、国内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作为检验城市青少年体育的试金石,省运会比赛成绩也代表着城市未来竞技体育的希望与发展厚度。”
“竞技体育是城市名片,关系体育荣誉,也是体育综合实力的体现。率先建成体育强市,必须把竞技体育做大做强。”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表示,下一步,市体育局将发挥竞技体育的引领作用,统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加快体育强市建设,为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贡献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