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训
在明清两朝抗击倭寇的保卫战中,明朝建立的“卫、所”制,不但有效打击了海上倭寇的猖狂进犯,也保卫了国土百姓的安康。青岛浮山所,在这场打击海上倭寇的斗争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朝廷正式设置了浮山所,全称为“浮山备御千户所”,隶属于鳌山卫统辖节制。
鳌山卫辖下的浮山备御千户所,下设有楼山寨、仙家寨、金家岭寨、于家庄寨等4个军寨,各设百户长一人。寨下还在高处设置有烟墩山、楼山、麦岛、错埠岭等18处敦堡,既有烽火台,还建有与雄崖所相连的官道。浮山所作为防倭重镇,与即墨雄崖所统属鳌山卫节制。浮山所组成人员分为军户和民户,荣任军户的家庭,享受一定俸禄补助,战时戍边,平时军事训练,还可替补从军。每当倭寇进犯,守备兵士即刻点燃烽火台烽烟,我浮山所军民闻讯马上集结舟车军兵,从陆上海上击退侵犯倭寇保卫社稷江山。
浮山所作为城防要塞,城池历经数载,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筑成。不但成为明代青岛口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军政首府和坚固的海防军事防线,也是市区最早的村寨。
浮山所城内有十字大街,在十字大街交叉口西侧,设有“浮山备御千户所”官署(大约在现在的徐州路、闽江路交叉口西侧一带,现已成为居民楼)。官署衙门是掌印千户与幕僚属官议事决策、发布命令等最高决策之处,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城内建有南阁庙,大约位于徐州路贵都小区一带,庙虽拆除,但当年大庙旁高高的那棵白果树成为浮山所的历史见证,现已成为青岛市001号古树名木。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六年,“倭夷入侵崂山沿海近海诸卫分兵讨之”。我军民将入侵骚扰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闻风丧胆,我军卫所战船,将倭寇“直追至琉球大洋”我军大获全胜。
按照明朝规定,卫所部队每年春节前夕都必须派兵晋京朝圣,朝圣归来之际正值正月十五前夕,于是浮山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开始连续三天都要举行盛大欢迎仪式,浮山所庙会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庙会地点就设在市南区闽江三路的浮山所1388文化街。庙会期间要举行上灯祈福仪式,人们用萝卜或豆面等制作成各种小动物形状小灯,灯内放豆油灯芯,晚上点燃后放置各处祈福平安。因为庙会上售卖最多的食品是油条和油炸面鱼,也叫“香油果子”,因此浮山庙会又称为“香油果子”会。如今庙会期间,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小吃美食和传统表演都会尽数亮相,市民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小吃,观看高跷、旱船、龙灯等非遗民间艺术表演。
(作者系青岛市文物局原局长、作家、文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