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传说。古时曾经有四个元旦日,即农历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
我国最早的历法是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合称为“古六历”。按照干支纪月法,一年的十二个月,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年的正月为一月,每月的朔日即初一。在汉武帝之前,历代的正月是不一样的。黄帝历、周历、鲁历皆以子月为正月,称为建子月,也就是现在的农历十一月,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夏代以孟春为正月,夏代的元旦是农历一月初一;商代用殷历,殷历的正月为农历十二月,十二月初一为元旦。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暗弱无力,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各行其是,不再奉行周朝的正朔,元旦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统一了历法,推行颛顼历,以十月为正月,十月初一即元旦。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沿用了秦制历法,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越发感觉和人们习惯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布实施《太初历》,并将此年改为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尽管曾有几名皇帝进行过改历改岁首(如王莽规定十二月朔日为岁首),但总体上一直使用夏历。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也称为“夏历”。
古时的元旦并非现在的元旦,而是农历新年。吴自牧《梦粱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这天,皇帝要举行隆重的朝贺大典,献岁启新,还要祭祖拜神,皇帝率领一班王公大臣,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以表达孝顺之心及祝福。而臣子也要向皇帝觐表,恭贺元旦。
秦朝时,官员元旦有“告假”制,汉朝有“休沐”制,唐朝则官府元旦放假7天,并成为法定制度。民间则形成了燃放爆竹、悬挂桃符、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人团圆、送礼拜年等习俗,欢度新年。
郑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