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可以说是心脑血管的“天敌”。每年11月至来年的3月期间,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多事之时”。而对于一些血管不好的人来说,冬天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疾病风险。医生建议,冬季少做或不做以下这几件事,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忌 清晨猛起床
寒冷的冬天,早晨起床时的几分钟也是老年人的“高危时刻”,尤其是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早上醒来后不要猛然坐起、迅速下床,最好能分为几步进行:醒来后,先半卧半分钟,然后在床上坐半分钟,再双腿下垂靠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养神3分钟后再下床活动。另外,老人起夜时,也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穿着暖和,再慢慢走向厕所。
忌 晨练过早
清晨人体的冠状动脉张力较高、交感神经兴奋,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温差大的冬季,气温过低会导致血管收缩明显,老人过早晨练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事件时有发生。
建议老年人冬天最好在日出之后或者温度较高的午后外出锻炼,还要做好保暖,戴好口罩、围巾,衣物应选择抗风防寒面料。另外,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避免较为剧烈的运动,尽量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在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热身,比如说弯弯腰、踢踢腿、放松肌肉、深呼吸等。
忌 洗澡时间过长
72岁的张大爷,在长时间洗澡后,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心悸、胸闷气短,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解释,这主要是由于过高的水温和室温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的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脑血管系统供血不足,轻者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的症状,重者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老人冬天洗澡的水温不宜高过40℃,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洗澡时可在浴室准备一个防滑小板凳,累时可以坐着,既节省体力又能防止跌倒。洗澡时,也可带一杯水进浴室,口渴时及时补充水分。另外,洗澡时最好先吃点东西,避免洗澡时感到过度疲劳。老人洗澡前虽需要补充一些能量,但是饭后却不宜立即洗澡,以饭后一小时为宜。
忌 锻炼时猛扭头
人体密集的神经和血管等组织都在脖子两侧的颈动脉,是重要的“生命线”,这些身体组织为大脑提供了80%以上的供血,大脑发出的信号都要经过颈部下行。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老人锻炼时,如果猛然回头扭动颈部,可能使颈动脉血液产生涡流,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造成急性脑卒中。
建议有高血压、颈椎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尤其要避免猛转头,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冬天还要避免颈部受寒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外出一定要戴围巾或穿高领衫,尤其不要让颈部暴露在外。
忌 排便用力过猛
排便不畅是不少老年人的烦恼。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冬天如厕时用力排便也是生活中的危险时刻。这类患者在用力排便的过程中,腹压升高,引起瞬时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还可能会引起心绞痛,严重的还会有心衰、心梗等症状。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平时应该多喝水、多吃粗粮及水果蔬菜,预防便秘。上厕所时,不要太紧张,更不要太用力。长期有便秘情况的高血压老人,如厕前可先使用润肠药物。上厕所时不要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