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前往崂山写生,每次的所见所感都各不相同。眼前的美景,我总是渴望用我的画笔来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幅《九水明漪》所描绘的是北九水的秋天……”今年55岁的张充星,作为土生土长的崂山人,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深情诠释着崂山的山水意境。近日,记者见到画家张充星,聆听了他画笔下的动人故事。
从广泛涉猎到专注山水
“从小我就对绘画情有独钟,眼前所见的一切,都是我笔下的宝贵素材。”青年时期的张充星,只要看到杂志上美丽的画作,就会小心翼翼地裁剪下来,自己照着画,涉猎的品类丰富多样。
1989年,在冯凭老师的推荐下,张充星踏上了正式的绘画学习之路,受教于刘寰世老师。“每周我都会去老师家一次,认真观摩老师的作画过程,悉心学习落笔、起笔、构图等绘画技巧……”数十年来,山水画的魅力始终伴随着他,“学习山水画,必须从传统入手,把基本功练扎实。年轻时,我模仿过不少古代和近现代画家的作品,从芥子园到唐宋元明清的名家之作,我都曾涉猎。有一段时间,我对石涛、八大山人的作品尤为痴迷。”谈及这段历程,张充星感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博大精深,“特别是笔墨的运用,内涵丰富,变化无穷。”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画,张充星不断参加山水画的研讨课程。“2020年,我参加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高研班,在张志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收获颇丰。尤其是那些理论课程,对我有着极大的启示。”他甚至将课程内容录制下来,反复学习,以求融会贯通。除了理论学习,张充星更加注重实地写生,“画山水画,必须走出去,到黄山、三清山、太行山、青城山等地去实地取材,以提升自己的画技。”
家乡的秀美赋予无尽灵感
张充星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根植于传统,探究古法,其作品风格高远清幽,意境深远,笔墨苍劲有力,色彩清丽脱俗。作为土生土长的崂山人,家乡的美景深深影响着他的创作心境,也激发了他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激情。“我常常到崂山写生,每次前往都有新的体验和感悟。眼前的美好景色,我总想用画笔捕捉下来。《九水明漪》就是我在秋天描绘的北九水风光。红瓦房与枯树间的和谐共生,我用中锋用笔和干笔、枯笔勾勒出沧桑的线条,用秋天特有的赭石色和紫墨色,描绘出秋天的独特韵味。水流与石头的交织,更是展现了九水的美丽景致。”张充星说。
在张充星的作品中,每一笔都承载着他对家乡、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他的画作清新而引人注目,既有传统笔墨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在追求画面色彩感的同时,张充星还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浅绛法”,巧妙运用各种绿色染料为山体着色,生动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题。
追寻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看、多走、多画,品位不同的山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山川的灵气渗透心灵,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境界。”张充星通过大量的临摹和写生,深刻理解了笔墨的规律,也悟出了个人的绘画理念。退休之后的他初心不改,依然热爱绘画,并多次参加慈善公益活动。“这些都是我创作绘画的丰富素材。”张充星认为,山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是万千山水间的风云变幻,是人生的种种体验,让他在不断探索中追求着内心的真善美。 记者 臧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