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李先生是一名武汉退休教师,他最新的计划是成为一名短视频平台博主,宣传长期投资理念。
在接触到基金之前,李先生是一名股民。在中国资本市场初生的1990年代,李先生尝试了股票、权证等多种投资工具,但感觉很难赚到钱。1998年,我国公募基金市场第一批封闭式基金发行,李先生多方打听得知,基金相当于花一笔小的经费请一个专家团队帮自己理财,于是先后买入了十几只基金。“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还有三年封闭式基金,很多基金我都尝试过”,李先生说。
2001年,我国发行了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其灵活的申赎模式吸引了李先生的注意,他同亲友一同申购到这只基金。随后几年的市场异常磨人——上证指数从2001年最高的2245点跌宕至2005年的998点,这只开放式基金反复在净值水面上下浮动。
一次亲友聚会中,李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基金的走势:近期的一次上涨已经浮盈超过10%,但最近的下跌又回到了水面下。彼时,一同投资的亲友已经经过了两三年的煎熬,当得知基金有望浮盈卖出时,都急不可耐地想要卖出,最终在浮盈20%时卖出了自己的份额。
亲友卖出后,李先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急涨,当浮盈达到70%后赎回了基金,但始终关注着这只基金的净值变化。“这只基金在随后的几年中最高涨到了400%多,令我后悔不已”,李先生说,“此后我就吸取教训,不是特殊情况基本不赎回基金,争取用时间来换取收益。”
在投资中,为了在波动中持有更长的时间,李先生建议:“一定要不能借钱投资、一定要用闲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