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人生的必经阶段。对父母而言,子女的婚姻大事往往牵动着他们的心弦。然而,近年来,随着结婚率与生育率的下降,一个显著的现象是,新一代老年人对于子女婚姻的态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50后60后的人开始以一种更加成熟和理性的视角审视子女的婚恋观。他们不再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视为不可动摇的铁律,而是更加注重子女的个人感受。“只要孩子过得好就行”,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职场女性把35岁看作结婚与否分水岭
张女士今年31岁,青岛人,在上海读完大学后回到青岛就职。或许是因为在上海大城市“见多识广”,或许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张女士参加工作已有7年,虽然也有谈过恋爱,却迟迟不见有结婚的打算。张女士的母亲也曾像其他家长一样,催问过她“什么时候考虑结婚”,但均被张女士拒绝回答。催问的次数多了,母女间的感情也多少受了些影响。“我们住一套房,她自己住另一套房,母女关系好的时候,女儿经常回来吃饭,有一段时间和我们关系紧张,回家的次数都少了。后来想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只要她乐意,我们不再干涉了。只希望她还是能经常回家来吃吃饭,聊聊天。”其母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自从想通了这件事,她和女儿的关系也好转了。每到过节,只要女儿有时间,就会陪着老两口出去旅游,全家人其乐融融。“不能提结婚,一提就气氛紧张。与其这样,不如尊重她。国庆放假,我们一家三口已经做好自驾游的准备。”
张女士是真的从来没考虑过结婚的事吗?她私下里告诉记者,“其实我也有考虑,但不想将就,所以还在观望。也许35岁之前我会做出决定。”
女大学生提前给父母打预防针“别催婚”
小姚是一位在校大学生,虽然她还未到婚嫁的年纪,但却在一上大学时就给父母提前打了预防针,“老爸老妈,你们可千万别催婚,我已经做好一辈子不结婚的准备了”。对女儿的这句话,姚父把其当成了“小孩不懂事的‘戏言’”,姚母却多了几分思考,“我会想一些技巧或合适的方式方法,引导女儿对婚姻有正向的态度,但并不着急”。
小姚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对婚姻产生了抗拒心理,源于她对当下离婚率不断高涨的事实研判。现实中,类似小姚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有很多。打开小红书APP,这个以90后、00后为主要用户群体的手机软件上充斥着各种“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帖子。内容大多是讲述婚姻中的负面体验,经同龄人点赞、转发后,形成一种观念的潮流,影响着今天的年轻人。
婚恋教育,要用技巧,更要用身教
针对如今部分年轻人不婚不育的婚恋观,姚女士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会环境,作为家长,对子女的婚恋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身教,经营好婚姻、经营好家庭,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除此之外,上一代人还应注重言传,在适当的场合,与子女分享婚姻中的甜蜜与挑战,教会孩子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理解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甚至还可以引入专业的婚恋教育课程或讲座,鼓励孩子主动学习婚恋知识,增强他们的情感认知与处理能力。最终目的,就是让年轻人明白,婚姻与家庭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值得用心经营与珍惜。”姚女士坦陈自己的看法。 记者 王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