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2:家风
~~~“家书里的青岛”征集活动反响热烈,读者踊跃献宝
~~~
~~~
牵挂

  文/刘同昌

  牵挂是幸福的,尽管很苦涩。但这是家的基因,家风的内核,不可或缺。

  上世纪60年代,大我两岁的姐姐去广州上学,上的是军校,年纪也仅16岁。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当车轮声离家越来越远时,留下的是姐姐的不舍和全家人无法抑制的牵挂。那些日子,父亲低头不语,母亲整日眼泪汪汪。在通讯落后的年代,姐姐的来信拨动着全家的神经。“家书抵万金。”每当盖着红三角(军信免邮资的印章)的信寄到家中,大家都欢天喜地,特别是看到姐姐穿着绿军装的照片,全家更是感到光荣和自豪!

  若干年后,我成家立业,也离开了父母,筑起自己的小巢,但距老人不是“一碗汤”的距离,而是十几公里,我下班后要先去老人家一趟,再回自己的小家。有时出差开会几天,从火车站下车先回家面告,尽管我自己的宿舍就在车站附近,但因为在我离开家的日子里,他们总是惦记。弟子规讲:“出必告返必面”,就是这个意思。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是有血有肉的,血浓于水,是本能的,也是传承。

  如今,我也变成了一个老人,古稀之年飘然而至。而且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空巢家庭”的家长,父母对我们牵挂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

  今年六月,孙女刚参加完高考,要将十二年学习的压力放松一下,要去参加什么老狼新潮音乐会,但会场在距离青岛320公里外的连岛风景区。儿子答应了她的要求,驱车前往。他们邀我老两口同行,我们同意了。原因是,320公里,夜行4个小时,一路上是否顺畅平安?如果我们不去,这一夜我们根本无法入睡,也不放心。路上,我坐在副驾驶座,牵挂变成陪伴。那天夜行赶路,直到次日凌晨3点“押运”完成,如释重负,一颗牵挂的心终于放下了。

  刚刚获悉,孙女幸运地考上了一所心仪的双一流211大学,开学后就要远走高飞。我们全家在高兴的同时,突然意识到,至少这四年,新的牵挂又要开始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家风
   第A03版:时事坊
   第A04版:讲述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文史
   第A08版:婚恋
“青岛农业发展记忆”:一本画册见证辉煌历程
牵挂
“家书里的青岛”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
老年生活报家风A02牵挂 2024-07-26 2 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